本文作者:诺亚书房-少康
少康作品:
《格物心法》50个顶级思维心法与模型!助你看透万物底层规律。
《五行读书方法论》彻底告别无效阅读,让每一本书真正为你所用。
《五行写作方法论》将你的所学所思,变成能影响他人、创造价值的真本事。
《少康的自媒体心法》它是一部“屠龙术”,一张极其详尽的“作战地图”。
---本篇正文:
一个读者小曼专程从上海跑来找我喝茶,她是我见过的那种最典型的“优秀女孩”。
名校毕业,履历光鲜,在一家顶尖的设计公司做到过创意总监,专业能力无可挑剔。
两年前她辞职创业,开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想着凭自己的手艺和人脉,怎么也不会差。
结果两年下来,工作室不仅没赚到钱,还把她过去十年的积蓄赔进去大半。
她坐在我对面,整个人都散发着一种被现实反复捶打后的疲惫和委屈。
她说她想不通,论设计能力,她不输给任何人,为了拿到一个单子,她可以连续熬上几个通宵。
论学习能力,她更是疯狂,市面上所有关于品牌营销、团队管理、客户沟通的课,她几乎都报过。
她的电脑里存着几百个G的学习资料,笔记做得密密麻麻,各种方法论和工具模型张口就来。
但这一切,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都显得那么无力。
她说她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学了满身武艺的侠客,真到了战场上,却发现自己连一把最普通的刀都挥不好。
客户的需求总是千奇百怪,团队的管理总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市场的风向说变就变。
那些课程里教的“术”,在面对一个活生生的、复杂多变的世界时,往往会瞬间失灵。
她问我,康哥,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我学了那么多,懂得那么多,却依然经营不好这一个小小的摊子。
我看着她,就像看到了无数个在这个时代里拼命奔跑,却始终在原地打转的缩影。
我没有直接回答她的问题,而是给她讲了我院子里那池锦鲤的故事。
刚开始养鱼的时候,我跟她一样,也是个“技术流”。
我买了最贵的过滤系统,严格按照书本上的数据,去控制水温、PH值、含氧量。
我学习各种鱼病的知识,一旦发现哪条鱼状态不对,就立刻捞出来,用各种药水去浸泡治疗。
我觉得我把所有能做的“术”都用到了极致,但结果是,那些鱼还是会莫名其妙地生病,甚至死亡。
后来,一位懂行的老先生来我家里喝茶,他看了一眼我的鱼池,摇了摇头。
他说,你这不是在养鱼,你是在“修”鱼。
他说,你把注意力都放在了每一条鱼的“症状”上,却忽略了整个鱼池的“生态”。
一池好鱼,关键不在于你懂多少种鱼药,而在于你能不能养好一池“活”水。
水活了,有了自己的循环和净化能力,鱼在里面自然就会健康,即便偶尔有点小毛病,它自己也能调节过来。
他说,你那些复杂的设备和药水,都是“术”,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
而养好一池水,建立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这叫“法”,是解决根本问题的智慧。
我对小曼说,你现在遇到的困境,和当初我养鱼的困境,本质上是一样的。
你是一个顶级的“修图师”,却不是一个合格的“生态构建师”。
你学会了无数处理具体问题的“术”,却没有掌握那个能统领所有“术”的“心法”。
这个“心法”,我称之为“格物心法”。
“格”,是探究,是穷尽。
“物”,是万事万物,是你遇到的所有问题,所有挑战。
“格物心法”,就是一套能让你穿透所有纷繁复杂的表象,直抵事物底层规律和本质的思维操作系统。
你之所以觉得累,觉得学的都没用,就是因为你的操作系统版本太低了。
你一直在用打补丁的方式,去应对层出不穷的病毒和BUG。
而一个真正的高手,他会选择重装系统,从根源上提升自己处理所有问题的能力。
小曼听得有些入神,她问我,这个“心法”听起来很玄,它到底是什么。
我说,它一点都不玄,它就是一种看世界的方式,一种思维的路径。
它就像一把万能钥匙。
普通人遇到一扇门,就去找一把对应的钥匙,所以他们需要随身携带一大串钥匙,叮当作响,负重前行。
而拥有“格物心法”的人,他只带一把万能钥匙,这把钥匙能打开他遇到的所有锁。
因为他看到的不是锁的“形状”,而是所有锁都必须遵循的那个底层的“结构原理”。
小曼追问,那这把万能钥匙,到底该如何锻造呢?
我说,需要分三步走,这也是“格物心法”的三个核心层次。
第一步,叫“破相”。
“相”,就是事物的表象,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细节、流程、技巧。
小曼你之前学的那些沟通技巧、营销方法、管理工具,都属于“相”的层面。
“破相”,就是要训练自己拥有一种“穿透力”,能穿过这些具体的“相”,去看见背后那个看不见的“体”。
这个“体”,就是系统。
就像我那个鱼池,一条鱼生病了,这是“相”。
而整个池子的水质、菌群、氧气循环构成的那个生态系统,才是“体”。
你只盯着那条病鱼,给它下药,你就是在“着相”。
而高手会去看整个水的流动,去看系统哪里堵塞了,哪里失衡了,他是在“观体”。
你的工作室也是一个“生命体”,一个系统。
客户不满意,员工没动力,项目延期,这些都是系统生病后表现出来的“症状”。
你今天去安抚客户,明天去给员工打鸡血,你就是在用创可贴去堵那些正在溃烂的伤口。
而“破相”的思维,会引导你去问一些更根本的问题。
我的这个“系统”,它的能量循环顺畅吗?
价值(好的设计)能顺畅地“输入”吗?
利润(现金流)能顺畅地“输出”吗?
信息(客户反馈和团队情绪)能在系统内部顺畅地“流动”吗?
是什么环节导致了能量的“堵塞”和“内耗”?
当你开始这样思考的时候,你就从一个只会修修补补的“工匠”,进阶成了一个能诊断系统健康的“医生”。
你不再被成千上万个具体问题所困扰,因为你找到了那个能引发所有问题的“病灶”。
这就是“破相”的力量,它让你从纷繁的细节中解脱出来,获得一种“提纲挈领”的清醒。
第二步,在“破相”的基础上,叫“寻理”。
“理”,就是规律,是那个隐藏在所有系统背后的,跨领域的通用法则。
如果你说“破相”是让你成为一个好医生,那“寻理”就是让你成为一个伟大的“医学家”。
一个好医生,能治好一个病人的病。
而一个医学家,他能发现那个普适的“病理”,从而能指导成千上万个医生去治病。
“寻理”的过程,是一个极其迷人的过程,你会发现,天地万物,其理归一。
你会发现,经营一家公司,和经营一段婚姻,其底层的“理”是相通的。
它们都需要建立信任,管理预期,处理冲突,实现共同成长。
你会发现,做一个爆款产品,和做一道绝世好菜,其底层的“理”是相通的。
它们都需要洞察人性最深的需求,用极致的细节去营造惊喜,用口碑去引发传播。
你会发现,打一场仗的排兵布阵,和你规划自己人生的职业路径,其底层的“理”也是相通的。
它们都需要评估自身的优势劣势,判断未来的趋势(天时),选择最有利的战场(地利),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人和)。
当你开始用这种“跨界寻理”的眼光看世界时,你学习的效率会发生指数级的提升。
你不再需要去学习一百种不同的“术”。
你只需要去格透那几个最核心的“理”。
比如,什么是“熵增定律”?它告诉你,任何一个孤立系统,若没有外部能量的输入,都必然会走向混乱和衰亡。
你懂了这个“理”,你就明白了为什么公司需要不断创新,为什么婚姻需要不断经营,为什么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因为不进则退,是宇宙的铁律。
比如,什么是“复利效应”?它告诉你,在正确的方向上,时间和耐心会创造出怎样的奇迹。
你懂了这个“理”,你就会在选择事业和伴侣时,更看重对方的“成长性”,而不是眼前的“存量”。你就会有勇气,去做那些短期看不到回报,但长期价值巨大的事。
“寻理”,就是为你那把“万能钥匙”画出最核心的设计图纸。
它让你明白,所有的锁,无论外形多么千变万化,其内部的“弹珠结构”都遵循着同样的物理定律。
你掌握了定律,就掌握了开启一切的密码。
第三步,也是最高的一步,叫“合一”。
如果说“破相”是看见系统,“寻理”是洞察规律。
那么“合一”,就是把你洞察到的规律,内化成你自己的本能和直觉。
到了这个境界,你不再需要去刻意地“思考”和“分析”。
你的每一个决策,每一个行动,都自然而然地暗合“大道”。
就像一个顶级的棋手,他看到棋盘,不是在计算几百种可能性,而是凭“棋感”,就能瞬间知道哪一步的“势”最好。
就像一个顶级的主厨,他做菜不再需要看菜谱,他凭手感,就知道火候到了几分,盐该放多少。
就像那个养鱼的老先生,他看一眼水的颜色,闻一下风的味道,就知道这个生态系统是不是在最佳状态。
这种“合我”,不是玄学,而是一种“知行合一”的终极状态。
是你格了足够多的“物”,悟了足够多的“理”之后,那些规律已经像血液一样,融入了你的身体。
你的“术”,不再是生搬硬套的招式,而是从你内心深处自然流淌出来的,应对当下那个独一无二情境的,最佳解决方案。
到了这个层次,你就不再需要那把“万能钥匙”了。
因为你,就是钥匙本身。
你的存在,你的判断,你的气场,就能理顺周围混乱的能量,就能打开那些看似无解的死局。
“破相”,“寻理”,“合一”。
这就是“格物心法”的三个台阶。
它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因为它要求你放弃对“术”的痴迷,放弃对“速成”的幻想。
它要求你沉下心来,去做那些看起来最笨、最慢的功夫。
去观察,去思考,去建立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去构建自己那个坚固的底层操作系统。
小曼静静地听完,眼眶有些湿润。
她说,康哥我明白了,我过去两年,就像一个拿着一本最全的“穴位图”,却完全不懂“经络”的蹩脚按摩师,我按的每一个点都是对的,但连在一起,却无法让整个身体的气血通畅起来。
她说,我一直在向外求,求各种各T具,各种方法,却从来没有向内求,去升级我自己的那颗心。
我点点头,我说,你已经开始走在“格物”的路上了。
我告诉她,这条路很难走,尤其是在初期,你会觉得很慢,很抽象,甚至会怀疑自己。
所以我花了很多年,把我对这些底层规律的思考,整理成了一套相对清晰的“地图”。
我把它写成了《格物之道》,里面有50个我从各个学科里提炼出来的,我认为最底层的“思维模型”,一共30万字,分为5大模块,50个章节,你可以在诺亚书房订阅。
它不是一本教你具体“术”的说明书,它更像是一个“心法”的修炼手册。
里面的每一个模型,比如“第一性原理”、“系统思维”、“反馈循环”,都是一个“寻理”的工具。
它们会像一把把刻刀,帮助你去“破”开事物的“相”,去雕琢你自己的那把“万能钥匙”。
它无法让你一夜暴富,也无法给你任何问题的标准答案。
但它能给你一个“罗盘”,让你在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永远能找到那个最接近本质的方向。
它能给你一个“内核”,让你在面对所有不确定性时,都能拥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笃定和从容。
那天下午,我和小曼聊了很久。
她走的时候,我看到她眼神里的那种焦虑和委屈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久违的平静和光芒。
我知道,她找到了一条比“术”更根本的路。
这条路,也许会让她走得比以前更慢,但一定会让她走得比任何时候都更远,更稳。
因为她终于明白,人生所有的问题,归根结底,都不是外界的问题,而是你与世界关系的问题。
而“格物心法”,就是那个能帮你理顺这种关系的,终极智慧。
它让你不再与世界为敌,不再与自己内耗。
而是学会看懂世界的出厂说明书,然后与它和谐共舞,最终活出一种清醒、通透、圆融的生命状态。
声明:本篇文章来自《诺亚书房》会员专栏。
有偿阅读,如有收获,自觉赞赏,9.9元可以获取《少康日记》35万字PDF版文字合集。
我是少康,每天更新深度长文,让你实现认知跃迁!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