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引进光子计数CT设备(Photon Counting CT,简称 PCCT),已经完成安装调试开始临床试运行。这一新型医疗装备的落地,填补了该中心在超高清、低剂量精准成像领域的技术空白,将为融合医疗服务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撑。
01
打破技术壁垒,引领影像诊断“代际跨越”
光子计数CT作为当前全球医学影像领域的顶尖核心技术,与传统CT相比实现了诊断能力 “质的飞跃”。据该中心放射诊断科主任王新江介绍,此次引进的光子计数CT,是全球首款搭载光子计数探测器的CT设备,其核心部件光子计数探测器,更是近十年来CT成像领域的一项革命性技术突破:不再对X射线能量进行 “模糊积分”,而是直接捕捉单个X射线光子并进行精准计数与能量分辨,从而带来三大颠覆性优势:
![]()
一是超高清成像。空间分辨率突破性提升至0.2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3,能清晰显示传统CT难以识别的微小结构,如冠状动脉早期斑块、肺部3毫米以下微小结节、脑部小血管形态等,让早期病灶 “无所遁形”;
二是极低辐射剂量。在保证成像质量不打折扣的前提下,辐射剂量较传统CT直接降低50%-70%,极大减少了医患辐射暴露风险,尤其适配官兵平时年度健康体检、战时批量伤员快速筛查等高频次、大规模检查场景;
三是多参数功能成像。通过分析不同组织、病变的光子能量特征,可实现“一站式”组织成分鉴别 —— 例如在肿瘤诊断中,能精准区分病灶内的脂肪、钙化、坏死组织,甚至鉴别良性与恶性病变,为后续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更丰富的病理信息支撑。
02
推动多学科共赢,赋能精准诊疗体系建设
![]()
![]()
光子计数CT的引进,不仅能满足日常诊断需求,更将深度融入中心精准救治体系,推动多学科协作模式升级。目前,中心已制定专项工作计划,构建“技术+临床+教学”三位一体的应用体系:一方面,组建由影像科、心血管内科、肿瘤科、神经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诊疗团队,围绕光子计数CT开展技术攻关与临床应用研究——重点针对军人常见伤病(如训练导致的关节微小损伤、高强度训练引发的心血管早期病变)、老年共患疾病(如老年人多发的肿瘤、心脑血管慢性病变),探索更高效、更精准的诊断路径,例如通过超高清成像提前发现冠状动脉斑块破裂风险,为官兵和老年患者争取“早干预、早治疗”的黄金时间;另一方面,依托军队医疗体系优势,通过技术培训、远程会诊、病例研讨等形式,向基层军队医院及保障单位输出先进技术经验——为边防、海岛等偏远地区的基层医院提供远程影像诊断支持,让基层官兵和群众也能享受到国际前沿的影像诊断服务,推动区域医疗影像诊断水平整体提升。
03
加大新设备投入,推进医疗技术快速发展
近年来,第二医学中心不断加大医疗设备更新与技术创新投入,在急救医学、远程医疗、医疗培训、康复诊疗、学科研究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从远程指导基层开展重症救治,到研发适老年康复诊疗技术,再到构建医疗服务网络,中心始终走在新技术新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前沿。
据悉,该设备目前已正式投入临床使用。其超高清的成像质量与极低的辐射剂量,不仅获得了医生团队的高度认可,更让患者感受到 “看得清、伤害小” 的诊疗体验。前不久,一位接受肺部检查的老年患者表示:“以前做CT总担心辐射,这次检查很快,医生说辐射量比以前少很多,还能把肺部的小病灶看得清清楚楚,所以我特别放心。”

目前,第二医学中心正持续跟踪设备运行情况,优化诊疗流程,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未来计划建立光子计数CT临床应用数据库,总结适合部队官兵和患者的诊断标准,同时开展技术推广培训,让更多医疗工作者掌握前沿技术,为守护生命健康筑起更坚实的“技术屏障”。
主管| 解放军总医院政治工作部
主办| 宣传处融媒体中心
来源 | 第二医学中心
撰文 | 王凌妍 高媛
摄影 | 王新江
刊期 | 第2951期
总编:熊 刚
主编:张 奎
编审:张 密 李笑一
编辑:李笑一
邮箱:jfjzyy01@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