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话语刚落,俄外长拉夫罗夫就直接通告全球:敢击落俄军战机,一切后果自负。
近期联合国大会上,特朗普一边说乌克兰能“恢复战前边界”,还鼓动北约“击落侵犯领空的俄战机”,一边却早在今年8月就停了对乌的直接资金援助,只让乌通过北约买美国武器。
俄媒援引美方内部文件指出,特朗普的强硬话,一半是为了给国内选举造“领导者形象”,另一半是想让欧洲多买美国军火,毕竟他自己也承认“美国从冲突中赚了钱”。
更关键的是,美国国务院随后的声明并没完全跟着他的话走,只模糊提了句“俄方需采取有意义措施”,这明摆着:特朗普的话是选举话术,不是美国政府的真政策。
特朗普这套“硬话表演”,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让外界担心北约会不会真动手。
而拉夫罗夫很快给出了回应,且回应里藏着“软硬平衡”的小心思:他先明确放狠话“敢击落俄战机就是侵犯主权,后果会让人后悔”,这是划底线,针对的就是特朗普的鼓动,但紧接着又说“俄罗斯从没想过攻击北约”,还透露“俄美今年秋天要开第三轮敏感问题磋商”,这是留对话窗口,不想把路走死。
为啥拉夫罗夫敢这么“软硬兼施”?因为他摸透了北约的软肋,欧洲多国早就怕了,不想真派兵入乌,美国也明确说过“不派美军直接参战”,特朗普的话根本没实际行动支撑。
同时,拉夫罗夫还特意提了“愿在保障俄安全利益的前提下谈和平”,这和中国在安理会一直呼吁的“战场不外溢、战事不升级、各方不拱火”三原则能对上,显然是想借国际社会的和平共识,反过来给西方施压。
那局势真会像特朗普说的那样升级吗?看北约的实际动作就知道难。
虽然俄方披露“北约在演练进攻加里宁格勒,还模拟打击俄核设施”,但这些更像是“秀肌肉”的威慑,不是真要开战的准备。
![]()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2025年2月的安理会涉乌决议投票:法、英这些对俄强硬的欧洲国家,提的激进修正案全没通过,反而美俄罕见地一起投了赞成票,这说明就算是硬派,也不想彻底和俄罗斯撕破脸。
再看战场本身,安理会早就点明冲突进入“缓慢又血腥的拉锯”,乌克兰缺兵,欧洲的援助也没法短期内改变前线,特朗普说的“恢复原状”,连美国防部长私下都表示“不现实”,也难怪拉夫罗夫会说“只有政治盲人才信这话”。
现在的博弈早就不是“谁打赢战场”,而是“谁能在谈判桌上拿到更多筹码”。
![]()
俄方一边用“击落即侵略”划底线,一边主动提议延续《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核心限制,这是用“战略克制”换谈判主动权,美方一边喊硬话,一边在“卖武器”和“不实际介入”之间摇摆,既想赚欧洲的钱,又不想惹上直接冲突的麻烦。
真正的风险不是双方的狠话,而是北约个别国家的“误判”,就像之前波兰击落俄制无人机那样,万一有成员国真敢击落俄军战机,哪怕美俄本来有对话意愿,也可能被局势推着走向对抗。
但从现在各方的实际动作看,这种极端情况的概率在降低,毕竟美国不想真参战,欧洲怕被拖垮,俄罗斯也不想扩大冲突,没人愿意为几句口水话,付出全面对抗的代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