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又改版啦,大家记得点击星标,
防止以后找不到我们哦!
针刺伤是医护人员执业路上的 “隐形杀手”,尤其在处理输液针头时,用剪刀分离针尖与皮条的瞬间,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污染针头划伤,埋下感染隐患。
而市一院护士钱佳瑜的一项小创新,正从源头解决了这个难题 — 她改造的 “多功能利器盒” 不仅获国家专利,还在护理创新大赛中获奖,让锐器处理更安全。
临床痛点:传统利器盒藏着 “刺伤风险”
利器盒是医护日常必备的锐器收纳工具,负责收集注射器针头、刀片、安瓿等危险废弃物。但在实际操作中,钱佳瑜发现传统利器盒存在明显短板:缺少专门的针头分离装置。
![]()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每次处理使用后的输液器,医护人员都得额外找剪刀手动剪断针尖与皮条,再将针头扔进利器盒。
这个 “分离 - 投放” 的两步操作,不仅增加了工作流程,更关键的是 — 手持针头、剪刀操作时,稍有疏忽就可能发生针刺伤,尤其在急诊、输液室等忙碌场景下,风险更是翻倍。
![]()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3D 打印 “组合神器”,实现 “无接触处理”
为破解这一难题,钱佳瑜将目光投向了 3D 打印技术,设计出一套 “个性化组装卡槽”,成功将雪茄刀与传统利器盒组合成 “防刺伤利器盒”,核心创新点直击风险要害:
1. 漏斗式设计:精准投放,拒绝 “二次操作”
利器盒入口处加装漏斗型结构,针头、刀片等锐器能通过漏斗精准滑入盒内,无需医护人员手动调整位置,避免了因投放不准而反复触碰锐器的风险。
2. 无接触分离:告别剪刀,切割即封闭
漏斗下方集成了雪茄刀切割组件,处理输液针头时,只需将输液器皮条卡在预设卡槽里,轻轻一拉就能完成针尖分离 — 整个过程无需用手接触针头,更不用额外拿剪刀。切割后利器盒会自动封闭入口,彻底杜绝锐器外泄的可能,外观也比传统 “剪刀 + 利器盒” 的组合更整洁。
创新成果:专利加身,获专业认可
这项贴合临床需求的小创新,很快收获了专业领域的认可:
已成功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成为受法律保护的护理创新成果;
在 “苏州市第六届护理用品创新大赛” 中表现突出,钱佳瑜凭借该设计荣获二等奖。
小创新,守护大安全
对医护人员而言,针刺伤的风险藏在每一次锐器处理的细节里。
钱佳瑜的改造看似简单,却精准解决了临床痛点 — 用 3D 打印的 “小巧思”,换来了医护人员的 “大安全”。
这也印证了:护理安全的提升,往往就藏在对日常操作的用心观察与主动创新中。
图文来源:健康张家港
编辑整理:护理传真 责任编辑:张昕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