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二战那会儿的太平洋战场,美国海军的潜艇部队可真是拼了命地干,损失了52艘艇子,全都音讯全无,就跟人间蒸发似的。其中一艘叫“灰鲸号”的家伙,1944年出发执行任务,几个月过去没个影儿,带着80个弟兄就这么没了。
直到75年后,2019年6月5日,有人用声纳在东中国海海底扫到个大家伙,深度1400英尺,位置就在冲绳岛西南50海里处。确认下来,正是这艘失踪多年的老伙计。可美国海军一听,立马表态:别动它,让它在那儿安静待着,当成永久墓地。
![]()
灰鲸号的十年巡逻:从新兵蛋子到战场老将
“灰鲸号”这艘Gato级潜艇,1941年2月30日在缅因州的基特里海军船厂下水,9月就正式服役了。那时候美国刚卷进太平洋战争没多久,这艇子排水量2500吨,长312英尺,装备了10具鱼雷发射管,还有一门3英寸甲板炮,动力是柴油电动混合,航程能拉到2万公里,够它在海上折腾好一阵子。
刚入伍,它就被派到太平洋舰队,首任艇长是威尔伯·霍华德·莫法特中校,带着艇子从珍珠港出发,第一趟巡逻就瞄准了所罗门群岛周边,干掉了日本几艘运输船,立马就出了名。前几次任务,它主要在南太平洋晃荡,1942年5月参与珊瑚海海战外围侦察,艇长通过无线电报告敌舰动向,帮了大忙。
7月,它转战所罗门海,8月9日那场萨沃岛夜战前,它放了鱼雷,击沉了日本重巡洋舰鸟海号,吨位上万,算是给盟军开了个好头。整个1942年,它跑了四趟巡逻,累计沉了6艘日本商船,总吨位4万多,艇上弟兄们还捞着点战利品带回港。
![]()
1943年换了艇长,约翰·A·穆尔中校接手,这人早年从海军学院毕业,经验老道,之前在其他艇子上干过好几轮。他上任后,第五趟巡逻直奔马里亚纳群岛,3月沉了日本油轮加藤丸,4月又干掉一艘驱逐舰辅助舰,战绩单上又添一笔。
第六趟从布里斯班港出发,2月11日开拔,目标是新几内亚北部,3月5日附近,日本驱逐舰岚和村雨号扔了深水炸弹,次日海面飘起重油迹,美军后来从日方记录里对上号,估计就是这儿出的事儿。但“灰鲸号”当时没消息,档案里就记了它可能损了艘日本扫雷艇W-22号。
战后统计,它总共确认沉了14艘敌船,超6万吨,够得上王牌艇的称号。日本海军内部档案里,它被叫作“海鬼”,因为总在黑夜里冒出来咬一口就跑。穆尔艇长那会儿,艇子升级了声纳和鱼雷引导系统,巡逻时能更准地锁定目标。
![]()
到1943年底,它已经跑了九趟,累计巡逻里程上万海里,艇壳上焊痕累累,全是前几次挨炸留下的。穆尔中校的指挥日志显示,他特别注重补给协调,每次从中途岛或埃尼威托克岛取油弹,艇员轮班维护柴油机,避免在长途上抛锚。
第九趟任务,11月从珍珠港走,目标吕宋海峡,12月沉了两艘货轮,还救了架坠海的B-24轰炸机飞行员,艇上多挤了几天人,但没耽误进度。返港时,海军部发了银星勋章给穆尔,表彰他那趟的救援行动。
这艇子不光打仗,还干了情报活儿,拍了上百张日本港口照片,帮战略轰炸机选靶子。整个服役期,它从南太平洋打到东印度洋,适应了热带风暴和珊瑚礁航道,成了太平洋潜艇部队的骨干。
![]()
说实话,二战潜艇战那环境太苦了,艇内空气闷热,柴油味儿熏人,弟兄们几个月不晒太阳,靠罐头和压缩饼干过日子。但“灰鲸号”这帮人咬牙顶着,战绩摆在那儿,海军档案里它的击沉列表长长一串,从油轮到护卫舰,全是实打实的贡献。
1944年初,它刚修好指挥塔,准备第十趟,这回直奔东中国海,任务是截击日本补给线。1月28日从珍珠港出海,带了24枚鱼雷,满油满弹,穆尔中校签了出发令,预计3月7日到中途岛汇合。
谁知这趟成了永别,2月19日它发报沉了太平丸和东新丸,2月25日又报沉了南丰丸,重创朝丸,只剩两枚鱼雷了。海军回电让它返航,可从那以后,电台死一般的安静。
![]()
日军档案里的那场伏击:失踪的真相浮出水面
战后,美军从缴获的日本海军记录里拼凑出“灰鲸号”的下场。原来2月24日,它袭击了HI-40护航队,干掉了锡兰丸货轮,那艘船载着日本陆军补给,从上海开往冲绳。
日方日志写得清楚,护航队里有驱逐舰和飞机护着,但“灰鲸号”还是钻空子放了鱼雷,爆炸后海面油火四溅。次日,它又咬了南丰丸油轮,那玩意儿是日本海军的命根子,炸沉后日军气急败坏,四处撒网搜。
2月27日中午,日本航母瑞鹤号派出一架中岛B5N鱼雷轰炸机,在东中国海巡逻时瞅见“灰鲸号”浮出水面充电。飞行员没犹豫,扔了颗250公斤航空炸弹,正中指挥塔后部,艇壳当场炸开,海水灌进去,艇子瞬间下沉。
日军报告说,爆炸后冒起气泡和重油,潜艇“立即爆炸沉没”,他们还叫来反潜艇扔深水炸弹补刀,直到海面平静。位置坐标是北纬25度47分,东经128度45分,就在冲绳西南50海里,属于东中国海公海区,但离日本领海不远。
当时美军情报分析,坐标出岔子了。1946年从日方档案翻译时,经度读错了100海里,把搜寻区定在东边几百公里外,派了好几轮船队扫荡,都扑空。
![]()
海军历史办公室的报告里提过,这翻译毛病常见,日语军用术语晦涩,战后匆忙间容易走眼。结果“灰鲸号”就这么进了失踪名单,80个名字永留档案。
艇长穆尔中校,大副罗伯特·H·斯科特上尉,水手长约翰·D·史密斯,还有无线电员和厨子,全是20多岁的小伙子。战后家属领了阵亡通知,海军发了紫心勋章,但下落不明,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日本那边,瑞鹤号的飞行日志保存完整,轰炸手叫什么名字档案没细说,但攻击细节对得上:炸弹命中后,艇尾翘起,船身断成两截,甲板炮飞出400英尺远。日军反潜队是驱逐舰朝风号,扔了20多颗深水炸弹,确认无生还者。
这事儿在日本海军内部算小胜仗,帮他们稳了冲绳补给线,但整体太平洋战局已定,几个月后冲绳就丢了。美军后来从东京审判材料里核实了这些记录,确认“灰鲸号”没逃掉,全员阵亡。穆尔中校的家人,战后搬到得州,靠海军抚恤过日子,他那海军十字勋章搁在玻璃柜里,成了家传宝贝。
失踪后,海军没闲着,50年代派过水下摄影队,东中国海扫了上千平方海里,啥也没捞着。60年代冷战高峰,美军忙着核潜艇研发,旧账暂搁一边。
档案室里,“灰鲸号”的照片黄了边,艇型图还挂墙上,提醒后辈潜艇战的惨烈。日方记录也散了些,战后日本自卫队接手海军资料,好多箱子运到美国,翻译团队花了好几年才对齐。真相就这么埋着,直到2019年,私人探险队插一脚,才把盖子掀开。
![]()
声纳信号的意外:75年后的重逢与坐标纠错
2019年头,蒂姆·泰勒的“失落52项目”组正忙活二战失踪潜艇,这团队是私人性质,泰勒自己掏腰包买设备,目标就是找回那52艘艇的残骸,给家属个交代。
之前他们挖出过“格伦尼恩号”和“哈德号”的尾巴,这次轮到“灰鲸号”。泰勒请了日本历史学家岩崎裕帮忙,重翻日军原档,那堆纸张发霉了,岩崎戴老花镜,一页页比对,发现1946年翻译把经度东移了100海里,实际沉点在冲绳西南。
6月5日,他们的无人潜水器在东中国海投放,深度435米,声纳扫到个长方形回波,艇身直立,海底泥沙裹着。遥控机器人下去拍了3D像,艇桥上焊着“Grayback”铭牌,指挥塔后大洞,尾部压扁,鱼雷管锈成一团。
甲板炮滚出120米外,船首折了角度,全对上档案描述。位置北纬25度47分,东经128度45分,离老坐标190公里,纯属翻译乌龙。
![]()
海军历史遗产司令部接了影像,11月10日官方确认,通知了80个家属,信里附了照片,高清的残骸图。泰勒团队没动一砖一瓦,就地扫描,数据上传云端,建了虚拟模型。
发现地在中国专属经济区边缘,中美日三方协调了下,中国科考船早几年扫过这片,没留意这家伙,以为是老货轮残骸。岩崎裕的贡献大,他挖出瑞鹤号的飞行日志,精确到分钟,轰炸时间对上“灰鲸号”最后电报。
这发现不光解谜,还戳破了老档案的漏洞。战后翻译队压力山大,日语专业少,坐标单位混了,酿成大错。泰勒的项目用上AI辅助比对,现在找其他失踪艇快多了,2024年又确认了“哈德号”在菲律宾海。
家属反应各异,有的松口气,知道下落了;有的伤心,残骸那么破。穆尔中校的侄子,70多岁了,捐了家族日志给海军博物馆,里面记了叔叔的巡逻笔记。
项目组拍了纪录片,采访了老艇员后代,讲“灰鲸号”怎么从新艇变传奇。发现后,海域监测加强了,无人机和声纳巡逻,避免渔船钩到。泰勒说,这不光找艇,还在填历史空白,二战潜艇损失率85%,每艘背后都是故事。
![]()
海底墓地的决定:尊重与现实的权衡
美国海军态度明摆着:不许打捞。2019年11月声明里写得清楚,这残骸是“沉没军事工艺”,法律保护,任何人动它都违法,当成80个水手的安息地。
理由简单,扰动等于亵渎,家属也不想看到腐烂的遗骨。技术上,二战老艇打捞成本高,深度400多米,需重型起重船,风险大,还可能散架污染海底。
这决定有现实味儿,现在中美在南海东海摩擦多,残骸在那儿,动它容易生事端。中国外交部表态,尊重历史遗址,不会主动碰;日本自卫队也监控周边,避免意外。
海军遗产办更新了档案,添了3D模型和坐标,供研究用。2020年珍珠港办了追悼会,家属点蜡烛,读了名单,穆尔名字排首位。项目组建了在线数据库,公众能看残骸照,但高清版限家属。
不打捞还有深层考量,二战后美军找回了不少失踪艇,但多是浅水区,这深度保鲜好,成了活化石。专家分析,炸弹坑形状对上B5N的载荷,尾部塌陷是水压挤的,证明日方记录靠谱。
国际公约上,水下文化遗产得原地保护,UNESCO有条规,军事遗址不例外。泰勒团队转战其他艇,2024年5月确认“哈德号”在吕宋海,同样不扰。
![]()
家属中,有人去冲绳附近撒花,乘船到坐标上空,扔了花圈,海风吹散。海军每年更新报告,2025年9月又发了份,提了气候变化对残骸的影响,海水酸化锈得快。
穆尔中校的勋章展在史密森尼,旁边放了艇模,标签上刻了那句“打得更狠”。“灰鲸号”躺那儿,鱼群绕着游,成了东中国海的一角历史。
想想看,75年过去,技术从手动翻译到AI声纳,找东西容易了,但尊重死者这事儿没变。海底不是垃圾场,是战场延续。未来若有新发现,估计还这样处理,不挖,让它安静。太平洋那片水域,埋了太多故事,“灰鲸号”只是冰山一角,但够咱们嚼好一阵子。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