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瑞士联邦委员会突然宣布“恢复永久中立国身份”,试图抹去两年前参与对俄制裁的历史痕迹。这种政策摇摆非但未能挽回国际信誉,反而让世界看清:当大国博弈升级时,传统中立国的生存空间正急剧缩小。
2022年2月28号,俄乌的事刚出没几天,瑞士就跳出来了,说要冻结俄罗斯74亿瑞士法郎的资产,还把欧盟的制裁全给接了,两个世纪的中立牌子说不要就不要了,莫斯科那边直接把瑞士拉进了那个名单,后面的事就大了,全世界的有钱人都开始嘀咕,瑞士银行还行不行,结果到2025年,四千八百多亿美元的私人资金从瑞士跑了,这差不多是他们整个国家GDP的一半。
钱跑得太快,经济根本顶不住,瑞士信贷银行,一百六十七年的老牌子,客户一去挤兑,说倒就倒了,最后瑞银花了30亿瑞郎给收了,这笔买卖什么时候做的都没几个人关心了,美国也来插一脚,2025年8月,对着瑞士的钟表还有制药公司,直接加了39%的关税,诺华这种大公司一看情况不对,生产线赶紧往亚洲搬,瑞士的GDP在第二季度一下掉了0.8%,创了十年来的新低。
说白了,就是瑞士自己把地缘政治这盘棋看错了,这个国家一直都爱当个中间人调解一下,想着靠着西方能换点安全,结果自己成了大国斗法里的一个棋子,2023年跑去申请那个欧洲天空之盾,2024年又跟着北约搞联合军演,中立的信誉度一天不如一天,日内瓦大学有个教授就说,瑞士一旦开始挑着来执行国际法,那点道德权威也就没了。
他们国内自己也吵翻了天,2024年4月,右翼政党弄了13万人的签名,非要把永久中立写进宪法里,执政联盟又说得灵活点,这中立到底该怎么搞,两边谁也说服不了谁,政策也跟着乱套,一边让俄罗斯的飞机用他们的机场,一边又继续冻着人家的资产,瑞士有个外交官都感慨,又想要中立带来的好处,又怕被孤立,搞到最后两头的好处都没占着。
瑞士现在这个样子,也跟全球大环境在变有关系,美国喜欢搞单边制裁,欧盟也说要自己说了算,小国家想按老路子走越来越难,新加坡国立大学有个研究,2023年以后全球的中立国从7个变成了4个,瑞典芬兰都跑去加北约了,大家也都看明白了,大国对抗的时候,中立不是你想选就能选的,那是个奢侈品。
瑞士政府也没干等着,想靠区块链技术把金融信誉再建起来,可资本早就跑到新加坡和迪拜去了,法律上的信任这个坎更难过,2024年美国让瑞士交客户数据,银行保密制度算是彻底被揭穿了,他们最核心的竞争力就这么没了。
往前看,瑞士遇到的事也不算新鲜,十九世纪末的时候,西方的银行也是用差不多的法子把清朝官员的钱给卷走的,现在俄罗斯富豪的资产被冻结,不过是又一轮的权力游戏罢了,现在这个数字化时代,钱的流动又快又透明,中立就更难保了。
瑞士这事,别的国家也都在学着变通,挪威用主权基金来分散风险,卡塔尔在伊朗和美国中间走钢丝,真正的安全不是选边站队,而是多给自己拉几条关系网,瑞士央行的报告里也说了,未来十年,每个国家都得重新想想中立到底意味着什么。
现在瑞士就卡在这个十字路口,是继续跟着西方走,还是回到那个调解人的角色上去,2025年9月他们外交部又说要弄个新版的《中立白皮书》,想在“防止义务”和“回避义务”里找个新平衡,可这些文件写得再漂亮,想把信任重新建立起来,至少得花一代人的时间,阿尔卑斯山的冰川在慢慢融化,瑞士的中立传统好像也跟着一点点化掉了。
参考资料:《新华社》、《央广网》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