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花隶》书体创作渊源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来有三大类型,即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汉字则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象形的造字方法即是把实物画出来。不过画图更趋于简单化、抽象化,成为突出实物特点的一种符号,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再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各种形体逐渐形成。
而隶书的出现更是书法发展史的一大进步,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变体隶书是当代书法流行的隶书风格,是针对传统隶书而言的书写注重变化,注重个性的书写方式。
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举世独有,书法作品的欣赏讲究师法自然、返朴归真,是书法感悟的最高境界。将书法与自然界相联系,把自然万物的形态化为书法之理。书法中的“如锥画沙”、“如屋漏痕”、“如折钗股”、“如印印泥”等是中国书法中有关运笔比较形象的名词.传王羲之观鹅悟出了执笔和运笔;张旭看公孙大娘舞剑悟出了草书的顿挫之势;怀素观夏云多奇峰悟出草书笔意。柳公权还观察空中大雁,水中游鱼,麋鹿奔跑,骏马脱缰,他简直要把整个大自然都融注到书法艺术中成为纸上乐章.
菊者:四君子其一,傲然临霜、不畏肃杀,金秋绽放、恬然自处,品行高雅,丽而不娇,不与群芳争艳却尽展其万方娇媚之态。
自古书画同源, 字为抽象画,作者爱菊更爱隶书,一日见菊花盛开姿色具美,垂勾如瀑,形如隶尾,美不胜收,顿觉变隶在眼,遂萌发菊花隶字体的创作,访碑学隶,拜菊为师,观其形,察其态,取其神,用其韵,以隶为基,以菊为础, 苦心励志,历经寒暑,始见端倪,构思奇妙,趣味盎然,八分神态,隶体菊形,字态清秀,媲美瘦金,点画丰腴,又似颜肥,优雅飘逸,形若曹全,端庄俊俏,仿似史晨。把隶书的笔法和菊花的形态韵味相融合的一种书法风格,笔画粗细变化明显,结构上有的端庄平稳又灵动,兼飘逸洒脱。整体能写出那种古朴又雅致的感觉。
”菊花隶”简单易学轻松上手,需要注意的是,在写作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要多观察菊花的形态和神韵牢记心里,做到胸有成竹,书菊如画。
其书笔法特点:
菊之花朵,形态各异,有长有短,有曲有直, 有肥有瘦,有刚有柔,左侧出脚,右侧出拳,上聚下放,长竖如篆. 上横下勾,下横则上钩,底口上丰,如雪覆庐,逢土必入,底部如盆,。
现与笔友分享”菊花隶” 笔画、部首与结构的写法.
笔法:,起笔落笔均为圆润藏锋.
笔画:
传统的汉字基本笔画有八种,
即“点(丶)、横(一)、竖(丨)、撇(丿)、捺(㇏)、提(㇀)、折()、钩(亅)”。根据永字八法对应的8种形体相似的菊花借鉴如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