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警方破获一起特大制售伪劣卫生用品案,查获假冒知名品牌纸尿裤、卫生巾共计69.4吨,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这些看似包装精美的"山寨"产品,经检测含有超标荧光剂、细菌群落,可能引发婴幼儿皮炎、女性妇科感染等健康风险。案件背后,暴露出母婴产品市场监管的灰色地带。
![]()
触目惊心的制假流水线
警方突击的窝点位于某县城废弃工厂,生产环境脏乱不堪。回收的废旧棉絮经简单漂白后直接充填,压制机上的霉斑清晰可见。更令人震惊的是,造假者为增强产品吸水性能,竟添加禁止用于卫生用品的高吸水性树脂工业废料。实验室检测显示,部分样品细菌总数超国标12倍,甲醛含量超标8倍。
这些产品通过"真假混卖"方式流入市场。犯罪团伙先在电商平台注册30余家网店,以正品3折价格销售,月销量最高达5万单。为逃避监管,他们频繁更换店铺名称,并使用虚假物流信息掩盖真实发货地。
![]()
健康威胁远比想象严重
妇幼保健院专家指出,劣质卫生用品可能造成不可逆伤害。婴幼儿使用含荧光增白剂的纸尿裤,轻则出现红疹,重则导致化学性灼伤;女性长期使用菌落超标的卫生巾,可能破坏生殖道微环境,增加HPV感染风险。案发地医院数据显示,近半年婴幼儿尿布疹就诊量异常增加30%,多数患者使用过涉假产品。
更隐蔽的危害在于化学物质的慢性积累。某些假冒产品检出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这种"环境激素"可能干扰儿童内分泌系统。南京市质检院报告显示,随机抽检的20款山寨纸尿裤中,16款存在不同程度的有害物质泄漏。
斩断黑色产业链需多方合力
本案暴露出三个监管盲区:原材料采购无溯源机制、代工厂资质审核形同虚设、电商平台对店铺资质核查不严。目前警方已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建立卫生用品溯源平台,要求生产企业纳入工业互联网监管体系。
消费者可通过三招识别真伪:正品包装喷码清晰且能官网验证;优质纸尿裤芯体呈蓬松絮状而非结块;正规卫生巾撕开时无刺鼻气味。专家呼吁尽快出台《卫生用品安全条例》,对制售伪劣行为实施行业终身禁入制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