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女生?
把伴侣宠成祖宗,自己活成保姆:他创业失败,自己刷爆信用卡帮他填窟窿;他和异性暧昧不清,却自我安慰“他只是没安全感”……
掏心掏肺付出一切,以为“用爱能感化对方”,非要陪“男孩”长大,要当“浪子的最后一站”……
可结局呢?赔上了青春、金钱和真心,却换来了一段最终烂尾的关系,甚至还在自责:“是不是我做得还不够好?”
这,就是亲密关系中一种错误的心态——“圣母心”。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什么是关系中的“圣母心”?
为什么有些女生会不自觉地陷入这种心态?更重要的是,如何走出“圣母情节”?
![]()
01
醒醒!“圣母心”不是善良
“圣母心”并非指你真的善良、伟大或无私,而是一种在关系中缺乏界限、盲目奉献、通过拯救他人来满足内心的特殊心理模式,其典型表现包括:
·没有原则和底线地原谅对方;
·把对方的问题当成自己的责任;
·一再为对方牺牲自己,期待让对方变得更好;
·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救世主,别人离了自己就活不下去……
表面上看似伟大善良,但其实圣母心的背后,是想要通过拯救别人,来证明“自己是有价值的”,或者是沉溺于被依赖、被需要的感觉,甚至觉得自己能决定别人的人生走向。
这种虚假的满足感,往往会让人一步步陷入“圣母情节”当中。
![]()
02
警惕!这三种男人,专挑“圣母心”女孩下手
在感情里,圣母心女孩总是有着“雷同的剧情”——不是遇到巨婴男,就是栽在浪子手里,要么就是被悲情男套牢。
1)圣母配巨婴:无底线的兜底,最后拖垮自己
读者丽丽来稿称,她丈夫自小被父母溺爱,行事任性且冲动,盲目进行了许多投资与创业,结果屡遭亏损。
之后,她丈夫以开办公司为借口让她去贷款,并且不停地向她父母借钱。
后来她才得知,这笔钱其实是丈夫借给朋友用于投资,结果全部亏光了。
因为这,他们只能卖掉婚房,而且还背负了巨额债务。
她想要让丈夫写个欠条,却被丈夫指责“你的感情是拿钱换来的”,还说对他们的感情感到极度失望。
丽丽觉得很委屈,还说“不知道怎么证明我是爱他的”……
这个故事属于非常典型的巨婴加圣母的搭配。丽丽的丈夫依旧是个“婴儿”,缺乏担当,父母始终溺爱他。
丽丽跟他结婚后,在“圣母心”的驱动下,一直在无条件付出和兜底,一直助长他这种姿态,没有让他真正成为一个男人,承担自己的责任。
“圣母心女孩”在“巨婴男孩”身边,会觉得自己“很有价值”,她们承担了所有责任:生活照顾、经济支持、情绪安抚、无限包容……
但是对一个人无底线的所谓的包容,并不是真正的包容之爱,而是一种纵容,最终只会演变成一种病态的共生关系——
一个人永远长不大,另一个人永远被消耗。
2)圣母配浪子:妄想成为“浪子终结者”,却只是“过客”
朋友小倩和阿宇在一起时,所有人都劝她清醒点。
阿宇的朋友圈里,全是和不同女生的合照,身边人都知道他“玩心重”,可小倩偏说:“他对别人只是玩一玩,我才是他的真爱。”
为了让阿宇“收心”,她做了所有能做的:他晚归,她留着灯热好饭;
他和异性聊骚被发现,她哭着原谅;他没钱花,她把工资卡给他。
她总觉得,只要自己足够好,阿宇总会被感动。
可结果呢?新鲜感一过,阿宇就开始冷暴力,最后直接消失,连一句“分手”都没说。
小倩一次次被伤害,却无法自拔,总是相信他以后会改变。
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圣母心女孩深信不疑。她们幻想浪子有一天会因自己的付出而“回头”。
成为一个“浪子终结者”,可以给圣母心女孩带来巨大的价值感和成就感。
可现实却是——浪子只是暂时享受她们的付出和纵容,当新鲜感过去,她们必然被抛弃,在浪子的眼里,她们只是一个“过客”。
3)圣母配悲情男:没能力“拯救”,反而被“吸血”
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案例投稿:
案主的男友常常提及自己原生家庭的不幸,称父母离异后对他不闻不问;
还提到前女友对他的伤害,令他无法再相信爱情,并将自己工作不稳定、缺乏存款等问题归结为过去的创伤所致。
案主一开始特别同情他,觉得他需要自己的爱和温暖来治愈,于是就心甘情愿地照顾他,甚至在他没钱的时候接济他。
可是一年过去了,男朋友还是毫无改变,只是一味地用“悲惨过去”向自己索取,让她感觉自己不像个女朋友,更像是对方的心理医生和提款机。
这种悲情男有一个“杀手锏”:卖惨。
这些戏剧性的“悲情”故事,能轻易唤起圣母心女孩的同情心和拯救欲。
她们觉得:“他太可怜了,我一定要救他。”于是,她们拼尽全力去爱、付出。
然而,这种悲情男往往只是伪装的可怜,为了博取同情和利益,在女孩身上不断地“吸血”,就算是真的很惨,但他自己都没有自救的意愿,别人又怎么去“拯救”?
![]()
03
没有天生的“圣母”,只是踩了这四个坑
很多女生不是天生就想当 “圣母”,而是在成长过程中,不小心走偏了方向。
1)把别人的需要,当成自己的价值
很多女孩之所以会陷入圣母心和救世主心态,是因为在错误的地方寻找自我价值。
当无法确认自己的价值时,就会拼命在外界寻找证明——“别人需要我、依赖我,我才是有用的。”
但实际上,真正的自我价值感,往往源于向内求,来自我们对自己的认可和接纳,来自我们内心的成长和满足。
2)共情太满,边界太浅
“圣母心”往往会被认为是情感泛滥,但其实是情感中心的过度共情:把他的痛当成自己的痛,把他的错当成自己的错。
同样的,“圣母心”也是理智中心缺少对边界、责任的认知,把别人的责任揽到自己肩上,最终只会让自己不断被索取、被消耗,最终掉进“被吸血的黑洞”,疲惫不堪。
3)原生家庭的错误序位
很多圣母心女孩,从小就被灌输“要为别人着想”,当她们想为自己争取的时候就会被指责——“你怎么这么自私?”、“你要多为弟弟妹妹考虑”,这种习惯性的牺牲自我,导致了家庭序位的错误。
圣母心女孩,就是女儿没有在女儿的位置上,而是承担了父母的责任,成为了“弟弟妹妹的父母”,成为了“母亲的丈夫”。
结婚之后,她们也无法保持在妻子的位置上,而是成为了“丈夫的母亲”,继续重复旧的家庭模式。
4)矛盾的低自尊+高自恋
“圣母心”的本质,是又卑又亢:
·自卑的是,你觉得“只有付出,他才不会离开我”;
·自恋的是,你觉得“只有我能拯救他,别人都不行”。
“圣母心”女孩认为自己是那个“特别”的人,能够拯救对方,能够给到对方别人给不了的爱——“我不能离开他,如果我离开他,他就太可怜了/不能好好生活了/没有人爱了”。
这表面看起来是在担心,其实是一种自恋。
如果一个坏男人因为她的“爱”而改变,或者在自己的努力下成长为好男人,圣母心女孩就会觉得自己的功劳非常大,成就感也非常深。
![]()
04
如何走出“圣母情节”?
如果你总是忍不住想拯救别人、总是被巨婴、浪子、悲情男吸引,该怎么办?
1)先承认:你的“拯救”,注定会失败
别人的人生不是你的责任,伤痛也不是你的功课。
哪怕你掏心掏肺,如果对方没有自救的意愿,你的付出只会被吞噬。
放下拯救的妄想,永远不要用自己的人生去拯救别人的人生,这注定是失败的。
2)分清“利他心”和“圣母心”
圣母心女孩总是觉得自己是在帮助伴侣,觉得这是一种利他的付出,其实两者根本不一样。
利他,是帮助别人变得更好,而自己也会成长。利他是有原则、有界限、不牺牲自我的。
而圣母心,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感动,证明自己重要,盲目纵容对方,无底线、无原则。
最简单的判断方法:你的行为,是在“帮他变好”,还是“让他变渣”?
如果他因为你的付出,越来越不负责任、自私,那你就是在“当圣母”。
3)建立“规则之爱”
亲密关系中需要“规则之爱”,就算再爱一个人,也要有边界——设立关系的红线,懂得及时止损。
真正的爱,不是“无条件的纵容”,而是“有规则的守护”,如果他让你一次次打破底线,一次次委屈自己,那不是“爱”,是“消耗”。
及时止损,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4)回到正确的位置
记住,你是他的伴侣,不是他的妈妈,更不是他的救世主。
你不需要为他的过去、他的伤痛,甚至他的原生家庭负责,那是他的责任,不是你的,让自己回到中正的位置上。
请记得:你不是救世主,你也没有义务替任何人疗伤。你最重要的任务是,好好爱自己。
当你放下“拯救”的执念,学会先爱自己,你会发现:好的感情,从来不是“你去拯救他”,而是“你们一起变好”。
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圣母心”的朋友,又或者你自己是否也曾陷入过这样的“拯救”关系里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作者丨何紫欣 关系心理学资深学员,致力于使命心理学的传承,信奉“爱是一种可以学习的能力”。
本文的插画,未经授权,不得使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