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舍了俄罗斯的能源,和特朗普签了不平等的贸易协议,欧盟对自己的“第三刀”已经落了下来,这次他们选的目标是中国。
28国设下包围圈,二十多项反倾销调查已经准备好;面对这波冲击,中方已经选择“亮剑”,看最后损失最大的会是谁。
![]()
新打法的核心是 “借刀杀人”,即通过施压盟友同步对华采取限制措施,自身则保留部分谈判空间。美国财政部于 9 月呼吁 G7 国家和欧盟对中印商品征收 50%-100% 的 “二级关税”,以逼迫两国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实则借机将对华贸易限制与对俄制裁绑定。同时,特朗普政府强化 “原产地规则”,要求东南亚国家限制中国中间产品流入,试图割裂中国与全球供应链的联系。
截至 9 月 28 日,已有 28 个国家响应美国倡议,涵盖 G7 全部成员、欧盟主要国家及墨西哥、巴西等拉美国家。这些国家累计发起 23 项对华反倾销调查,涉及有机涂层板、环氧树脂、烷基磷酸及其钠盐等工业产品,以及碧根果等农产品,覆盖金额超 120 亿美元,较 2024 年同期增长 47%。
![]()
急先锋登场
在 28 国包围圈中,欧盟与墨西哥成为最活跃的 “急先锋”。欧盟的行动被解读为 “第三刀”—— 继割舍俄罗斯能源、签署对美贸易协议后,将贸易限制矛头直指中国,试图通过配合美国换取经贸让步。
7 月以来,欧盟密集出台对华贸易限制措施:7 月 25 日对中国有机涂层板作出第二次双反日落复审终裁,维持 13.7%-44.7% 的反补贴税;7 月 28 日对环氧树脂作出反倾销仲裁,江苏三木集团等企业被课以 17.3%-33% 的税率;9 月 18 日又对烷基磷酸及其钠盐发起反倾销调查,涉案产品覆盖化工、电子等多个领域。欧盟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公开表示,这些措施是为 “维护欧盟产业竞争力”,但外界普遍认为其背后有美国施压的影子。
![]()
墨西哥的跟随则带有明显的被动色彩。作为美国的邻国,墨西哥在经济上高度依赖美墨加协定框架,为应对 2026 年协定复审,其于 9 月初提出关税调整计划,拟对中国等非自贸伙伴的汽车类产品征收高达 50% 的关税,且明确豁免美加两国。这一计划被视为对美国的 “讨好之举”,却直接损害中墨贸易关系 ——2024 年中墨双边贸易额达 1150 亿美元,中国是墨西哥第二大贸易伙伴,其制造业高度依赖中国电子、汽车零部件等中间产品。
![]()
中方亮剑
面对 28 国的围堵,中国商务部于 9 月 25 日起密集出台反制措施,以 “精准打击 + 规则维权” 的组合拳回应贸易挑衅,展现出成熟的博弈策略。
最具代表性的是对美墨碧根果发起的自主反倾销调查。与常规的应申请调查不同,此次调查由中方主动启动,直指美国南部农业州的核心作物。碧根果是美国佐治亚、得克萨斯等州的重要经济来源,2024 年对华出口额达 8.3 亿美元,占其全球出口的 32%。选择这一产品打击,既能通过影响美国农业利益向华盛顿传导压力,又能控制冲突升级风险,为谈判留有余地。
![]()
对墨西哥的反制则更具层次感:除同步纳入碧根果调查外,单独对其涉华限制措施启动贸易投资壁垒调查。这一调查针对墨西哥整体政策环境,而非单一产品,一旦认定构成壁垒,中方有权采取更广泛的反制措施,直接威胁墨西哥打造 “近岸外包” 中心的规划 —— 其面向美国市场的制造业,约 40% 的中间产品来自中国。
在多边层面,中方积极运用 WTO 规则维权。针对欧盟的双反措施,中国驻欧盟使团已提交 3 份合规性质疑函,指出其税率计算存在 “数据偏差”;同时通过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与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沟通,呼吁抵制 “单边贸易保护主义”,已有 12 个国家明确表示不会参与对华围堵。
![]()
谁将承受最大损失?
贸易摩擦的影响正逐步显现,且呈现 “双向伤害” 的特征,但不同参与方的损失程度差异显著。对美国农业而言,反制已引发直接冲击:自 5 月底中国停止购买美国大豆以来,北部平原地区大豆现货价格从 11 美元跌至 9 美元以下,预计行业损失超 30 亿美元,而中国已转向巴西进口 4200 万吨大豆,填补供应缺口。
墨西哥的代价更为直接。贸易投资壁垒调查启动后,中国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暂停对墨投资,原定在墨西哥州建设的 12 亿美元工厂项目已暂缓审批。墨西哥全国工业协会测算,若中方采取全面反制,其汽车出口将减少 18%,直接影响 20 万个就业岗位。
![]()
结语
欧盟的工业则面临 “成本上升” 与 “市场流失” 的双重压力。中国是欧盟有机涂层板的第三大市场,反倾销措施实施后,德国蒂森克虏伯等企业已失去 12% 的海外订单;同时,中国企业加速寻找替代供应商,从韩国、土耳其进口的同类产品同比增长 23%,欧盟企业的市场份额正被逐步侵蚀。
对中国而言,短期出口虽受影响 ——1-8 月对欧盟出口下降 8.3%,对墨西哥出口下降 6.7%,但产业升级与市场多元化策略已发挥缓冲作用。国内环氧树脂企业通过技术改造降低成本,将对欧出口转向东南亚市场;碧根果进口则从美国转向澳大利亚、南非,进口结构更趋多元。长期来看,这种倒逼反而加速了中国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进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