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心脏日
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在我们聚焦心脏健康议题的时刻,云海肴创始人因心梗骤然离世的噩耗,如同一记重锤,狠狠敲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上,再次为我们拉响了重视心脏健康的警报,让我们深刻意识到:心脏疾病,离我们从不遥远。
心脏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约3.3亿。从常见的冠心病、心律失常,到严重的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每一种心脏疾病都可能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
对于已经经历过急性心肌梗死、房颤或心衰等心血管事件的患者而言,二级预防是守护心脏健康、防止病情恶化的关键一环。今天,我们邀请北京天坛普华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王军,为我们揭开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神秘面纱,为心脏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01
急性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
定期随访,密切监测
恢复期不是放松警惕的时候,而是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身体变化。定期门诊随访,让医生及时了解你的康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是预防再次心梗的重要措施。
控制危险因素,源头治理
糖尿病、高血压是心梗的“帮凶”。通过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和必要时的药物治疗,将血糖、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同时,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减少心梗的诱发因素。
规避诱因,防患未然
劳累、情绪激动、寒冷刺激……这些都可能成为心梗的“触发器”。学会识别并规避这些诱因,保持心情平和,避免过度劳累,是预防心梗再次发生的关键。
坚持服药,不可懈怠
抗栓药、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是降低心梗复发风险、保护心脏功能的“利器”。务必按照医嘱按时服药,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
02
房颤的二级预防
饮食调整,远离刺激
房颤患者应戒烟限酒,避免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质的摄入。辛辣食物也可能刺激心脏,引发房颤发作,因此应尽量避免。
自我监测,及时发现异常
经常观察自己的心率、节律和血压变化,一旦感到心跳异常或不适,如心悸、气短等,应立即就医检查。
定期复查,调整用药
服药期间要定期复查心电图,密切关注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如出现体力疲乏、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情绪管理,保持平和
房颤患者应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避免疲劳、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刺激。保持心情平和,有助于减少房颤的发作。
03
心衰的二级预防
科学饮食,优质营养
心衰患者应选择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牛奶、瘦肉等,同时避免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的摄入。控制钠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2克(约合食盐5克),以减轻心脏负担。
自我观察,及时就医
注意观察自己的脉搏、血压、面色、尿量、体重等变化。如出现心慌、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加重时,说明心衰可能正在恶化,应立即就医。
定期随访,长期管理
心衰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即使病情稳定后,也要定期到心衰门诊或心血管专科门诊就诊,按时服药,定期进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检查,以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心脏健康无小事
➤ 北京天坛普华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王军提醒: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生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调整、定期的医疗监测和合理的药物治疗,我们能够有效控制病情进展,降低复发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在这个世界心脏日,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用心守护“心”活力,让生命跳动得更有力!
普华专家
![]()
王军
心内科 主任医师
北京天坛医院
专业擅长: 冠心病及冠心病介入治疗,高血压病及高血压急症,心力衰竭,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全血管生命周期管理,泛血管性疾病等,尤其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和血管危重症抢救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专家介绍: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师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李静教授。从事心血管诊疗20余年,在胸痛中心建设、冠心病优化治疗、泛血管性疾病治疗、心力衰竭、全血管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有独特的体会和认识,发表论文30余篇。担任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血管并发症委员会委员和中国妇产血管多学科综合干预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中华医学会北京心血管分会委员。
*上滑查看更多
*本页面信息仅供参考,并不含有关于使用任何药物、医疗技术、外科设备、诊疗方法的广告或意图。
*本页面内容为科普性质,不应用于医疗、保健问题的解决或疾病诊断,不作为诊疗依据,个人情况需遵医嘱。
*本文图片来源:包图网。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