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霍去病、李广利,同一个用人机制提拔上来的,但是三个人的功绩大相径庭。对吧?清代的史学家赵翼这样评价说:“三大将皆出自淫贱苟合,或为奴仆,或为倡优,徒以嬖宠进,后皆成大功,为名将,此理之不可解者也。”意思就是说,这三个人都可以说是贱口出身,身份卑微,但是都成了大将,这不可理喻啊。但是这里边有句话,我想纠正一下赵翼。就功绩而言,李广利怎么能够跟卫青和霍去病相提并论呢?他唯一能相提并论的只有一个,就是他这种出身,他这套被提拔上来这个机制,这个是一样的。我们必须得说,汉武帝这套机制有重大的问题,卫青和霍去病的成功完全是具有偶然性的,那是个人的天才所带来的,一句话,汉武帝这套机制是不可复制的。
汉武帝用“宠”来运作政治的一个典型代表,老用宠信这套机制来用人。也就是说,谁受重用,谁不受重用,完全看他与汉武帝之间的个人关系。所以你可以注意到,整个汉武帝在位这几十年期间,很多人削尖脑袋就只为了一件事,跟皇帝建立密切的私人关系。所以司马迁对这个事儿是冷眼相待,在《报任安书》当中,他说:“力务壹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说的就是那些人。司马迁很看不惯这种风气。
所以你看,一个有趣的现象就在这儿,人家卫青和霍去病成功是个人的才华掩盖了你这套机制的bug。可是汉武帝想不到,汉武帝认为这是他的用人机制的成功,所以李广利应运而生。然后汉武帝眼见李广利不是个军事人才,你说汉武帝心里头明白不明白?我估计他明白,但是对不起,个人的颜面使得他决定不断地输血,不断地加码,不断地给你急救包。目的就在于啥?目的就在于用资源来培养你的成功,希望李广利能够成功,这样子汉武帝觉得自己的脸面上就过得去。所以这一套搞下来之后,我们看到带来的结果是啥?就是李广利丧师辱国,个人也用一种非常屈辱的方式死去了。
也正是这套机制的问题,导致汉武帝晚年朝廷乏人,没有真正的军事人才,所以汉武帝到了晚年才有了《轮台罪己诏》。汉匈战争没有结束,但是起码在这个阶段内告一段落了。一句话,汉武帝终于意识到自己这套机制有问题。当然了,能悬崖勒马也算是汉武帝有过人之处,这点我们是该肯定的。不过话可说回来,这套机制整个的历史进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也就是说有时候一套机制成功与否,你得分析一下,是这套机制本身具有极强的效率,还是用这套机制提拔上来的人,个人的才华带来了成功。领导者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遮蔽了自己的双眼。好像只要一成功,我所有的事儿就都是合理的,不见得。所以,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随时观察我这套机制,成功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有隐忧。千万不要以为一时的成功能换来永远的成功,所以我们经常说一句话,与时俱进,道理就在这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