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这波“温情公关”算是把全网的尴尬症都勾出来了——7岁的毛毛抱着店长大腿哭着怕吃不上西贝,17岁店长一碗汤换北京大爷一套房,还有“1岁娃在西贝学会吃饭”的神剧情 。前脚刚因预制菜争议被罗永浩怼,后脚就用这些故事“挽尊”,结果非但没赚同情,反倒成了全网群嘲的笑料,连删文都被吐槽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
看着这些文章,我忍不住琢磨:西贝的公关团队到底在拿什么当创作范本?直到翻到当年的作文本突然想通了——这哪是公关文,分明是照着“老式命题作文模板”抄的作业!
咱们上学时写命题作文的套路,和西贝这些文章简直如出一辙。老师让写《我的榜样》,不管对方是谁,结尾总得加句“他的精神激励我前进”;写《一次难忘的经历》,哪怕是摔了一跤,也要升华成“这次摔倒让我懂得了人生要坚强”。最经典的是写好人好事,必然要设计“对方追问姓名”的桥段,然后标准答案永远是“我叫红领巾”——当年觉得感动,现在读着满屏尴尬。
西贝的文案就是把这套玩明白了:预制菜的核心争议避而不谈,只编个孩子哭闹的故事,强行扣上“顾客信任”的帽子;明明该回应食材新鲜度的质疑,却靠“大爷送房”的离奇剧情拔高“品牌温度”,这不就和“扶个老人过马路就感谢时代”的作文套路一模一样吗?网友早就不吃这一套了,偏偏西贝还把过时的模板当法宝,可不就得被群嘲吗?
其实写作最忌讳的就是“回避核心、强行升华”,不管是中文作文还是品牌文案,真诚和逻辑永远是第一位的。就像我们常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学写作要是盯着老掉牙的命题作文模板,永远只能写出“西贝公关水平”的文字;但要是跟着名家名篇学,哪怕只学个皮毛,也能把文章写得扎实又动人。
对于这件事儿,你怎么看呢?一起聊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