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当“法律从业者”与“虐猫4000余只”的标签叠加,上海姚某(化名“猫中医”)的恶行曝光,刺痛了无数人的心。那些被极端手段残害的猫咪,那些被制作成血腥视频传播的画面,不仅是对生命的践踏,更暴露了施虐者对规则的公然挑衅。
对待动物:
敬畏生命是底线共识
动物或许无法言语,却同样拥有情感和感知痛苦的能力。无论是宠物还是流浪动物,它们的存在都不应成为人类情绪宣泄的出口。
心理学研究早已揭示,虐猫行为往往源于施虐者的情绪失控与权力欲扭曲,通过伤害弱小获取虚假的控制感,本质是人格缺陷的暴露。=而对生命的敬畏,恰恰是区分文明与野蛮的关键——今天能漠视猫的痛苦,明天便可能无视人的尊严。
![]()
图片来自网络 虐杀视频截图
虐待动物:
游走在违法边缘的恶行
当前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主要聚焦野生种群保护,但这并不意味着虐待伴侣动物与流浪动物可以肆意妄为。从法律层面看:
- 若像姚某这样制作传播血腥虐猫视频,或如上海宝山小区虐猫者般投放猫尸残骸引发公众恐慌,已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寻衅滋事行为”,可处拘留与罚款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 26 条,寻衅滋事行为可处 5-10 日拘留,并处 500 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 10-15 日拘留,并处 1000 元以下罚款。具体裁量需结合行为恶劣程度、社会影响等因素由公安机关判定。
- 若行为情节极其恶劣、社会影响极大,还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追究刑事责任;
据相关报道,FBI的犯罪心理专家在研究中发现,75%的连环杀手童年有虐待动物史,30%的连环杀手在童年或青少年时期曾有过虐待动物的行为,校园枪击案中43%的凶手曾有虐待动物史,虐待动物者实施人身暴力的概率是常人的5倍。此外,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唐纳提出的“麦克唐纳三症状”也指出,连环杀手通常具有尿床、纵火以及虐待动物三种行为。
虐待动物早已被视为暴力犯罪的危险信号。
拒绝虐待:
我们能做什么?
1. 坚守行为底线:不伤害、不遗弃,用领养代替购买,对虐待行为零容忍;
2. 主动留存证据:遇到虐动物行为时,及时拍摄视频、保存记录,第一时间向110报警;
3. 推动立法进程:通过社会各界的力量,支持动物福利立法提案,呼吁明确虐待行为的法律界定与惩罚标准;
4. 传递正向价值:在社区与校园中普及生命教育,让敬畏生命尊重生命成为全民共识。
5. 从心理健康和社会安全角度,虐待动物行为常与潜在心理问题相关,建议对这类人群进行心理评估,必要时开展针对性精神干预。但目前我国尚未在法律层面强制规定虐待动物者必须接受心理评估或治疗,相关措施需结合具体案件和当事人情况由专业人员判断。
对于存在虐待动物行为的个体,若仅依靠法律制裁而缺乏专业心理疏导,部分人可能因未解决潜在心理问题(如情绪管理障碍、共情能力缺失等)而存在重复施暴的风险。心理干预需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共情培养训练等手段,帮助其建立健康的行为模式和生命伦理观念,从根本上减少虐待行为的复发可能。
每只小动物的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每个施虐者的恶行都不应被纵容。当我们为四千只猫咪的悲鸣发声,也是在为人类社会的文明底线护航。
拒绝虐待,从你我每一次的挺身而出开始。
![]()
搜索 微博、抖音、B站、小红书
“上海领养日”
关注我们更精彩
上海领养日致力帮助流浪动物重新回归家庭
100%志愿者,零薪酬
时尚可持续性的公益领养平台
爱你们,一路同行的小伙伴们
做好准备,一起为流浪动物加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