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企业运营中,流程管理是保障组织高效运转的核心支柱,能助力企业打破部门壁垒、提升协同效率。
无论是生产制造、客户服务,还是行政管理、技术研发,清晰规范且可落地的流程,都是确保工作有序、信息互通、责任明确的关键。流程图作为流程管理的重要可视化载体,可将复杂工作链路转化为直观图形,降低理解门槛,为流程优化打基础。
本文将剖析流程管理的核心目标与实施步骤,结合场景讲解如何绘制专业清晰的流程图,助力企业实现流程标准化、运营透明化与业务持续改进。
![]()
一、流程管理的目的与步骤
流程管理(Process Management)是指对企业内部各类业务活动开展系统性规划、实施、监督与优化的过程。其核心目的在于打破部门间的沟通障碍,剔除不必要的冗余流程,提高跨部门协同工作的效率,进而助力企业达成战略目标。
传统企业往往存在职能机构交叉、中间管理层级繁杂、流程缺乏闭环、信息传递迟缓等问题。借助流程管理,企业能够实现以下效果:
将原本分散的职能整合为从起点到终点的完整流程;
明确每个流程的负责人员与执行规范;
缩短流程运转周期,减少运营方面的成本;
提升对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提高客户满意度。
![]()
2、流程管理的目的
关于流程管理的目的,可从两个核心维度展开解读:
(1)战略导向型观点:以目标与价值为核心
确保业务流程聚焦客户需求
所有业务流程的设计需以客户诉求为出发点,保障服务交付的时效性、精准度与客户满意度。
确保管理流程贴合企业战略目标
管理流程需服务于企业核心战略方向,重点围绕品质把控、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响应速度四大维度发力。
保证流程内活动均为价值增值环节
剔除非增值流程(如重复审核、无效等待、信息返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与整体运营效益。
员工每项工作均需助力企业目标实现
每个岗位的职责需与整体流程深度衔接,构建 “人人担责、环节紧扣” 的协同工作机制。
推动流程持续优化,保持动态适配性
建立 PDCA(计划 - 执行 - 检查 - 改进)循环体系,让流程具备自我迭代、持续进化的能力。
(2)操作导向型观点:以执行与管控为核心
梳理流程 —— 提升工作流畅度与信息互通性
借助流程图明确工作顺序,划分职责边界,减少责任推诿与沟通成本损耗。
显性化流程 —— 制定标准化工作规范,方便查阅与协作
将隐性工作经验转化为显性文档,便于新员工快速熟悉业务、跨部门高效协作及知识沉淀传承。
优化流程 —— 持续改进,提升执行效率
定期排查流程瓶颈问题,通过流程简化、环节合并、自动化升级等方式提高执行效率。
监控流程 —— 设定关键绩效指标(KPI)
在流程关键节点设置监测点,跟踪流程周期时长、错误发生率、任务完成率等指标,实现精细化绩效管理。
监督流程 —— 便于上级管控与合规审计
流程可视化不仅利于管理层实时监督执行进度,也为内外部审计工作与合规性检查提供便利。
![]()
2、流程管理的步骤
流程管理的四大基本原则
面向企业目标原则
所有流程设计必须服务于企业战略,不能为流程而流程。
全流程观念原则
从客户需求出发,贯穿整个价值链,避免“碎片化”设计。
闭环管理原则
每个流程都应有明确的起点、过程、终点和反馈机制,形成闭环。
面向客户原则
内部流程也应视“下游环节”为“客户”,确保交付质量。
![]()
二、如何画流程图
1、画流程图基本要求
分主分流程图绘制
面对复杂流程时,需将其拆解为主流程与子流程。主流程侧重呈现整体逻辑框架,清晰展现核心环节关联;子流程则单独在新页面细化展开,避免单页信息堆砌导致的阅读负担,确保各层级流程一目了然。
跨页流程使用连接符
当流程图内容较多,无法在单页完整呈现时,需借助 “连接符”(如带编号的圆形标识)实现跨页衔接。通过统一编号的连接符明确跳转关系,保障流程从起始到终结的连续性,避免因页面断裂造成的理解偏差。
禁止出现死循环
流程设计需严格规避无限循环场景,需确保所有分支路径最终均能指向 “结束” 节点。无论流程中存在多少判断分支,都要通过逻辑校验保证每个路径的闭环性,确保流程具备可终结性,避免资源空耗。
单一入口,单一出口
每个流程图仅允许设置一个 “开始” 节点,确保流程起点唯一,避免逻辑混乱;而 “结束” 节点可根据实际结果差异灵活设置多个,以此精准反映流程在不同条件下的多种最终状态,满足业务场景多样性需求。
符号大小统一,布局整齐
同一类型的流程图符号(如开始 / 结束节点、任务框、判断框等)需保持尺寸一致,强化视觉统一性;同时整体布局需遵循规整原则,通过合理间距、对齐方式,让流程图整体观感整洁有序,提升阅读舒适度。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排列
流程布局需契合大众普遍阅读习惯,采用 “从上至下、从左向右” 的排列逻辑。按此方向规划环节顺序与路径走向,帮助阅读者自然跟随流程脉络,降低理解成本,快速掌握流程全貌。
路径箭头唯一
同一条流程连接线上仅允许标注一个箭头,杜绝重复箭头标注的情况。通过唯一箭头明确路径方向,避免因多箭头造成的方向混淆,确保每段流程的流转指向清晰无歧义。
引用已有流程,避免重复绘制
若某一流程环节已在其他流程图中完成定义,可直接通过标注引用该环节(如注明 “详见 XX 流程图 XX 环节”),无需重复绘制。此举既能减少冗余工作量,又能保障整套流程文档的逻辑一致性与内容协调性。
避免路径交叉
在布局设计中,应尽量减少不同流程线的交叉频次。若因流程复杂度导致交叉无法完全避免,可通过添加 “跳线符号”(如带折线的连接符)或微调环节元素位置来优化布局,确保流程线清晰可辨,不影响整体阅读体验。
2、基本流程图形状
![]()
![]()
(1)此图标表示流程的开始和结束,在此图标需标志上“开始”和“结束”。
(2)用于标识分支判断(二选一)的情况,特别是成功/失败、是/否的情况,需要在分支出口线上标识出此分支表示的情况。此标志在框中,需要说明判断的内容.
![]()
(3)调用外部数据,引用外部数据
![]()
(4)存储数据,输出存储数据
(5)表示流程中涉及的文档
(6)表示手动输入处理。如手动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或者手动录入销售订单。
(7)对于公共的流程处理或版面需要,需要本页中用一个标识符号来表示一组流程的,可以通过页内引用进行标识。页内引用必须设定一串字符来标识,并在同一个页面的其它处以相同的标识进行流程的具体描述。
(8)对于公共的流程处理或版面需要,需要再其它页中用一个标识符号来表示一组流程的,可以通过离页引用进行标识。离页引用必须设定一串字符来标识,同时VISIO自动会根据字串标识自动生成一个单独的页面。
(9)预先定义的进程。使用某一预先定义的进程进行处理。如示例,应用MRP运算进行处理。
(10)处理程序
(11)流程中涉及的多文档信息
(12)手动操作
(13)黑色箭头线为正向流程。红色箭头线为逆向流程。
![]()
3、如何画流程图-流程图范例
一份完整的流程图不仅展示流程顺序,还应包含以下信息,以便于理解和执行:
参与人员/部门: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人或责任部门。
环节名称:简洁描述该步骤的核心任务。
流程说明:补充操作细节、输入输出、时限要求等。
主流程与分流程:主流程展示主线逻辑,分流程处理异常或子任务。
流程现状(As-Is)与优化建议(To-Be):用于对比分析,支持流程改进。
时间节点与KPI:标注关键节点的时间要求或绩效指标。
系统/工具支持:说明是否依赖特定软件或系统。
(1)一般流程
![]()
(2)主分流程
![]()
![]()
结语
流程管理是企业精细化运营的基石,而流程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地图”。通过科学设计流程、规范绘制流程图、持续优化执行,企业不仅能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更能增强组织的灵活性与竞争力。
记住:一个好的流程图,不是为了“画”,而是为了“用”。
让流程可见、可管、可优,是每一个管理者和执行者的共同责任。
![]()
1.
2.
3.
4.
5.
6.合集
版权声明:本微信公众号(IATF16949)所推送文章中,部分来源于网络。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处理,谢谢!内容若有误,欢迎批评指正
加群或咨询课程具体内容
扫码添加客服企业微信号咨询
离开前,记得点个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