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们来介绍一处废弃的设施——**莫斯科反导系统A-135“阿穆尔”**中隶属于121独立远程拦截反导中心的遗址。它位于军镇“纳罗-福明斯克10”附近,目前正在被积极拆除。而我们则赶在开始复垦之前,成功前往探访。
A-135“阿穆尔”反导系统在网络上已有大量资料详细介绍,因此我们不会在本文中加入过多文字说明——文章本身已经被大量照片“塞满”。
此前我们已经写过关于该远程拦截中心的反导导弹井式发射装置以及核导弹总装的安装与测试车间,而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走进雷达站和计算中心的区域,这些设施最初建立在更早的A-35系统旧址之上。
![]()
这就是纳罗-福明斯克10第121独立远程拦截反导中心的区域布局:
- ШПУ —— 井式发射装置
- Радиолокатор канала изделия РКИ-35 —— RKI-35导弹制导雷达
- Убежище личного состава стрельбового комплекса —— 射击(发射)综合体人员掩体
- Убежище —— 掩体
- Дизель-генераторная —— 柴油发电机房
- Вычислительный центр —— 计算中心
- Боксы для техники обеспечения —— 后勤保障设备车库
- Радиолокатор канала цели РКЦ-35 —— RKC-35目标跟踪雷达
- МИК ракет —— 导弹装配与测试车间(МИК)
- Бункер узла дальней линейной связи 5Ц53 —— 5Ц53远程通信节点掩体
- Техническая база —— 技术基地
- Котельная —— 锅炉房
- Боксы для техники —— 设备车库
- Столовая —— 食堂
- Электрическая подстанция —— 变电站
- Склады —— 仓库
- ?Перегрузочная площадка? —— ?装卸平台?(存疑,可能是装卸平台。)
- Пожарная часть —— 消防站
- Караульное помещение —— 警卫室
- Тыльный КПП —— 后方警卫检查站
![]()
在网站上找到的一张老照片,显示的是 A-135 系统计算中心(КВЦ)中 “Эльбрус-2”电子计算机的控制台。
四部 RKI-35 导弹制导雷达为部署在八座井式发射装置中的 A-925 拦截导弹提供制导。另有两部大型 RKC-35 目标跟踪雷达负责探测已发现的目标。
在基地中央是带有指挥所的计算中心,来自各部雷达的信息都汇集到这里。
此外,基地内还有一个远程线路通信节点掩体,用于保障该远程拦截中心(ОПРЦ)与 A-135 系统的主指挥计算中心 5К80以及强大的远程预警雷达 **“顿-2Н”**之间的通信。每一部“顿-2Н”雷达都能同时跟踪多达120个复杂的弹道目标,并部署在距离莫斯科数百公里的“远方防线”上。
![]()
在网站 上还找到了一张老照片,拍摄的是在萨雷-沙甘试验场发射 51Т6 导弹的场景。
正如我们在此前的文章中提到的,早在 20世纪70年代初,为了在敌方核弹道导弹到达莫斯科前的远距离将其拦截,苏联就已经着手讨论建立一套新的莫斯科反导系统。
到 70年代末,在哈萨克斯坦的萨雷-沙甘试验场建成了该系统的第一个试验样机,并在试验同时,围绕莫斯科展开了大规模的 A-135“阿穆尔”反导系统工程建设。在距离首都数百公里的远程防线建起了远程探测雷达,而在莫斯科周边则建设了多个远程和近程拦截反导中心、指挥所、通信节点以及各种导弹基地等设施。
![]()
A-35 系统的发射装置。
这个位于军镇纳罗-福明斯克10附近的第121独立远程拦截反导中心(ОПРЦ),也是其中的一个设施。它装备了8枚带有核战斗部的 A-925 远程拦截导弹,建在一处更早期 A-35 反导系统发射场的旧址上。
建设工程持续了很长时间,该综合体直到 1995 年才进入战斗值班,1996 年才正式列装。但仅仅过了10年,2006 年A-925导弹就因技术落后而退役,远程拦截中心也被封存。此后,莫斯科反导系统中只保留了近程拦截中心,后来S-500新型远程拦截系统取代了旧式远程导弹,而近程拦截的 A-135 系统也被新型 A-235 取代。
今天我们将走访这个121号远程拦截中心——它是这一反导系统中最知名、最容易进入,但也因此被彻底洗劫并拆解成废金属的基地。
这里还要再次提醒那些对过时系统恋恋不舍的人:如今服役的早已是新一代远程拦截导弹,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这些老导弹早已成为历史,没有必要再为它们感到惋惜。
![]()
好了,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片曾经戒备森严、由多道周界围绕的禁区吧。
![]()
首先,我们走进两座 RKC-35 目标跟踪雷达旧技术楼中的一座。
![]()
入口处还挂着一块破旧剥落的标语牌。
![]()
建筑顶部安装着一个直径35米的巨大电波透明罩,罩下曾经安装着雷达天线。
当年,这座建筑的所有入口都配备了气密门,本质上就是一座未掩埋的密闭式掩体。这也不足为奇,因为该远程拦截中心部署的远程反导导弹都装备有核战斗部,以确保目标被摧毁,而这个中心本身在敌方眼中自然是首批打击目标之一。
![]()
让我们走进去看看。
![]()
如今,设备和几乎所有金属结构都被废金属收集者切割拆走。当年覆盖在建筑外墙上的金属隔热层,现在只剩下尚未锯尽的残片。
![]()
只剩下木质门还在。
![]()
这里是旧蓄电池室,至今还能看到装在玻璃外壳里的电池残骸。
![]()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这两栋建筑受到废金属收集者破坏最为严重,已经没有任何设备保存下来。
![]()
我们继续往上走。
![]()
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金属隔热层的残骸。
![]()
空荡荡的机房大厅。
![]()
顺便一提,这里曾经还有一部货运电梯。
![]()
我们来到了通往电波透明罩的楼梯前。
![]()
这是一个巨大的穹顶。在那宽大的基础上,曾经矗立着一部强大的天线。
![]()
从屋顶看,这个圆球就是这样的模样。
![]()
这是第二栋RKC-35 雷达的同型建筑。
![]()
![]()
里面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同样是完全空荡的大厅。
![]()
![]()
![]()
![]()
天花板下还能看到一些通风管道。
![]()
![]()
在两栋 RKC 技术楼附近,还设有人员掩体。
![]()
这些设施很可能是当年苏联第一代 S-25 反导导弹驻扎在该地时遗留下来的。
![]()
当然,所有的气密门都已被锯掉,内部也被彻底洗劫。
![]()
![]()
内部已经被彻底洗劫。
![]()
地上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盒子,里面放着一些零件。
![]()
![]()
这里原本还设有厕所。
![]()
掩体尽头有两个小厅
![]()
![]()
但里面已经没有可看的东西,所以我们回到地面。
![]()
接下来,我们看到一排四栋 RKI-35 导弹制导雷达技术楼,它们负责导弹飞行过程中的制导。每两座井式发射装置(ШПУ)对应一台 RKI 雷达。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展示过这些发射装置。
![]()
楼内仍保留着冷却中心通风管道的残骸。
![]()
![]()
一些带控制台的桌子残骸。
![]()
![]()
机房已经被完全拆解。
![]()
![]()
![]()
这里也曾设有自己的蓄电池室。
![]()
![]()
有一个有趣的细节:由于海报上提到的**“潘兴-2”中程弹道导弹**在欧洲部署,1984至1987年期间,正在建设的远程拦截中心(ОПРЦ)对各种系统进行了升级,从而扩展了其作战能力。
![]()
地上再次可以看到各种残破的标牌。
![]()
![]()
接着,我们向上爬,进入发射控制穹顶(РПУ)。
![]()
![]()
这里的**发射控制穹顶(РПУ)**直径只有约 20米,天线基础也相对较小。
![]()
每对建筑旁边还有人员掩体。
![]()
![]()
它们的状况与之前看到的设施类似,都已被破坏。
![]()
有趣的是,在建筑入口处竟然住进了燕子。
![]()
![]()
前门厅里铺着刺眼的瓷砖。
![]()
还有更衣室。
![]()
![]()
总的来说,这里已经没有什么可看的了。
![]()
![]()
在其中一个黑暗房间里,有一幅阴森的涂鸦注视着我们。
![]()
基地中央是最重要的计算中心技术楼,内设远程拦截中心(ОПРЦ)指挥所。
![]()
![]()
这里情况稍微有些看头:
![]()
![]()
![]()
![]()
还保留了一些海报、标牌以及各种控制台。
![]()
底层大部分空间被大型冷却中心系统占据,用于为上层的计算设备降温。
![]()
还有一些未锯断的气候控制装置残留。
![]()
![]()
![]()
![]()
但总体来看,情况依然非常凄凉。
![]()
我们继续爬到上层。
![]()
这里原本安放了远程拦截中心(ОПРЦ)的主要计算设备。
![]()
![]()
![]()
然而机房几乎被完全拆解,只剩下隔热层,使得内部温度比外面高得多。
![]()
旁边还有一栋重要建筑——柴油发电站,用于在主电力线路故障时为整个区域供电。
![]()
![]()
显然,这栋建筑也被劫掠一空。
![]()
尽管如此,内部仍保留了一些通风系统残骸和各种柜子。
![]()
![]()
柴油机本身连框架都不复存在。
![]()
![]()
柴油机本身连框架都不复存在。
![]()
![]()
现在,远程线路通信节点掩体成为基地内唯一仍在使用的设施。不过,十五年来,这里已经习惯了游客,只要不靠近掩体内部,没人会赶你走。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