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知名媒体人秦朔曾讲述过一个意味深长的案例:一位长期服务于跨国企业的中国区高管,在翻修自己居住了16年的住宅时,年轻一代的室内设计师向他指出,当前中国家电在品质工艺与智能系统方面已实现全面跃升,许多昔日高不可攀的海外品牌如今已被本土企业收购整合。
最终,这位高管决定全屋配置清一色的国产品牌,其中最令他安心选择的,正是连续16年蝉联全球大型家用电器销量冠军的海尔集团。
外界常常关注海尔从一家传统家电制造商转型为横跨智慧家庭、大健康产业与数字科技生态体系的综合性产业集团,却少有人深入探究其背后持续进化的底层驱动力。
真正支撑这一蜕变的核心引擎,是已稳健运行二十载的“人单合一”管理模式。这套机制不仅使海尔成为组织创新领域的典范,更为困扰管理学界逾百年的“组织效率与人性激发”难题,提供了来自中国的系统性解答。
![]()
家电换新的背后
这16年的变迁,标志着家电行业由“外资主导”转向“国牌崛起”。表面看是产品力的升级迭代,实质则是企业内部组织逻辑的根本重构——即如何重新定义组织与个体之间的关系。
在互联网尚未普及的时代,全球绝大多数企业沿用的是20世纪初确立的经典管理模式:层级分明的金字塔架构、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以及高度集中的指挥体系。
这种模式曾在工业化进程中展现出强大的执行力和规模化优势,但当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传统体制的僵化弊端开始显现。
![]()
早在上世纪末,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就曾发出警示:若科层制组织无法适应快速演进的社会环境,终将丧失生命力与竞争力。
在不少老牌制造型企业中,这类现象屡见不鲜:一线工人机械执行既定工序,对流程优化毫无参与意愿;市场团队收集到的真实用户反馈,在层层传递至高层决策者过程中严重失真;新产品立项需经历十几轮审批,等到正式推出时早已错过最佳上市时机。
传统科层结构的根本症结正在于此:它既抑制了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也切断了企业与终端用户的直接互动通道。
![]()
那位高管更换家电的选择,本质上是对不同组织形态的一次价值投票。16年前偏好国外品牌,是因为当时中国企业仍困于“以产定销”的生产本位思维;而今倾心于国货精品,则源于海尔等领军企业已建立起“以用户为中心”的敏捷响应能力。
当传统企业还在层层传达指令时,海尔早已赋予一线团队自主决策权,让听得见炮火的人指挥战斗。这种组织响应速度的巨大差异,最终演化为市场竞争中的显著优势。
![]()
从“砸冰箱”到“砍中层”
“人单合一”理念的萌芽,源自张瑞敏对企业人性本质的深刻洞察。秦朔提及的一个细节至今令人动容:海尔创业初期,一名表现优异的车间工人婉拒现金奖励,唯一请求是在《海尔人报》上获得公开表彰。
这件事让张瑞敏顿悟:相比物质激励,被认可、被尊重、实现自我价值才是人类内心深处最为根本的驱动力。
在2005年的中国商业环境中,这样的人性认知可谓极具前瞻性。彼时多数企业仍依赖简单的奖惩制度管理员工,极少考虑精神层面的成长需求与职业成就感。
![]()
难能可贵的是,张瑞敏并未停留在理念层面。2004年,海尔年营收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中国家电行业首家迈入“千亿俱乐部”的企业。
正当全行业为之振奋之际,他却敏锐察觉到“大企业病”的隐忧:机构膨胀、反应迟钝、离用户越来越远。为破局突围,他果断启动组织再造工程,“人单合一”由此应运而生。
这场变革堪称一场彻底的“自我颠覆”:将传统的正三角管理体系彻底倒置,把决策权力交给最贴近市场的基层单元。
![]()
这一重大调整主要集中在2013至2014年间实施。当时海尔在职员工约8.6万人,通过精简12000余名中间管理层级,重组为超过4000个拥有独立决策权、用人权和分配权的小微经营体。
如此激进的组织重塑,在企业发展史上极为罕见。大多数企业在规模扩张后往往陷入路径依赖,宁愿忍受内耗也不愿触动既得利益格局。
而海尔展现出非凡勇气,敢于主动解构原有组织架构,释放个体潜能。最终,这些获得自由的员工反过来为组织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这正是“人单合一”模式的深层智慧所在。
![]()
从“零距离”到“零边界”
历经二十年实践沉淀,“人单合一”已从1.0阶段倡导的“人的价值最大化”,进化至2.0版本追求的“生态各方协同发展、共享成果”。
如果说1.0阶段的核心在于打破企业与消费者的隔阂,那么2.0则进一步消融了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界限,在协同共创中开拓全新增长空间。
海尔智家推出的“懒人洗衣机”便是典型例证。去年,有消费者在网络上提议开发一款可同时分洗内衣、外衣与袜子的洗衣机。
![]()
海尔研发团队迅速响应,仅用短时间内便完成原型设计,并融合上万条网友建议,优化出体积小巧但容量充足的三桶一体化方案。这款由用户命名的“懒人洗衣机”一经上市即引爆市场,累计百余次登上社交平台热搜榜单。
随后,项目团队顺势延伸产品线,陆续推出专用洗鞋机、烘干组合设备,并将“懒人”概念扩展至冰箱、空调等多个品类,形成完整的智慧生活套系解决方案。
这正是“人单合一”1.0模式的生动体现:让创造者直面需求端,绕开冗长审批链条,实现需求与创新的无缝对接。而海尔与厦门建发的合作,则充分展现了2.0阶段“无边界协作”的战略内涵。
![]()
过去双方仅为普通的供应商与采购方关系,年度合作金额仅数千万元。进入2.0阶段后,合作关系跃升为深度联合共创。
卡萨帝为建发地产提供覆盖全场景的智能家居集成方案,建发则利用自身供应链资源帮助海尔经销商缓解资金压力与库存积压问题。双方还共同组建专业团队,为建发海外客户提供定制化咨询服务。预计今年合作规模将突破30亿元。
建发董事长实地考察后感慨道:“人单合一就是服务没有边界,要想尽办法助力每一位生态伙伴实现增值。”这句话精准概括了2.0模式的本质逻辑。
![]()
当下诸多企业陷入“内卷式竞争”,根源在于局限于现有市场的零和博弈;而海尔通过构建开放生态,推动多方协同创新,开辟出全新的增量市场。
建发探索出新的盈利路径,海尔拓展了服务维度,用户获得了更精准高效的解决方案,三方共同构筑起可持续的价值循环体系。
回望百年企业管理史,组织变革的本质始终围绕着“如何对待人”这一核心命题展开:从泰勒制将人视为生产工具,到科层制将其定位为功能部件,再到“人单合一”赋予每个人“自主创业者”的角色,现代管理终于回归到对个体尊严与创造力的根本尊重。
![]()
结语
今天的海尔,旗下已孕育六家上市公司,另有十余家企业正处于上市进程中,同时孵化着大量创新型业务主体。这份蓬勃发展的图景,正是“人单合一”模式生命力的最佳证明。
正如张瑞敏所言,组织的最高使命在于最大限度释放人的创造性潜能。展望未来二十年,技术迭代节奏将更加迅猛,市场需求也将愈加多变。
可以确信的是,唯有能够持续激活个体创造力的组织,才能穿越经济周期波动,实现长久生长。而海尔坚持践行“人单合一”的二十年历程,已然为这个时代写下了一份深刻且鲜活的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