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王雪涛 甲申(1944年)作 花蝶·行书蒋捷词 镜心
作者:王雪涛 (1903~1982)
创作年代:甲申(1944年)作
尺寸:19.5×54cm
材质:设色纸本、水墨纸本
形制:镜心
题识:(一)甲申夏月写于天风阁灯下,以应岷源仁兄雅属。雪涛时居燕市之西城。
(二)我梦唐宫春昼迟,正舞到、曳裾时。翠云队仗绛霞衣。慢腾腾、手双垂。忽然急鼓催将起,似彩凤、乱惊飞。梦回不见万琼妃。见荷花、被风吹。岷源仁兄雅属。雪涛。
钤印:雪涛长年、瓦壶斋、雪涛。
《花间词韵·笔底春风——王雪涛1944年〈花蝶·行书蒋捷词〉镜心的艺术解析》
一、作品背景:战火中的文人雅趣
1944年(甲申年)正值抗日战争末期,北平艺坛在动荡中仍保持着传统文脉的延续。王雪涛时年41岁,居于燕市西城,其画室“天风阁”成为他艺术创作的重要空间。此件《花蝶·行书蒋捷词》镜心为应友人“岷源仁兄”所求而作,融合了小写意花鸟与行书词作,体现了画家在特殊年代对文人雅趣的坚守。
从题识可知,作品创作于夏月灯下,钤印“雪涛长年”“瓦壶斋”等,既标注了创作时空,亦暗含画家对传统文人书斋文化的承袭。彼时王雪涛已名满北平,其画作常通过荣宝斋流通,此件作品兼具酬赠与市场双重属性,反映了民国书画圈的交际生态。
![]()
▲王雪涛 甲申(1944年)作 花蝶·行书蒋捷词 镜心(局部)
二、艺术特色:笔墨与诗词的跨时空对话
1. 花蝶画:小写意的灵动生机
王雪涛以“小写意花鸟”闻名,此作中花蝶题材延续其典型风格:
- 构图:19.5×54cm的横长镜心形制,可能采用“折枝法”布局,花卉与蝴蝶形成动静对比。
- 技法:设色纸本上,以没骨法渲染花卉的柔润,结合水墨勾勒蝶翅的纤薄,呼应其“默写自然”的理念。据其弟子回忆,王雪涛常观察活蝶动态,笔下昆虫极具生趣。
- 寓意:蝶恋花象征富贵长寿,或暗合战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寄托。
2. 行书蒋捷词:笔墨中的词境重构
题跋节录南宋词人蒋捷《燕归梁·风莲》,内容描绘唐宫舞姬的梦幻场景,与花蝶画面形成“画境—词境”的互文:
- 书法风格:行书笔意流畅,结体疏朗,兼具王铎的跌宕与白石老人的拙趣,体现王雪涛“以书入画”的修养。
- 文本选择:蒋捷词中“荷花被风吹”的意象,与画面可能的夏荷主题呼应,展现画家对文学意象的敏感。
三、历史语境:王雪涛1940年代的艺术转型
1944年是王雪涛艺术生涯的关键阶段:
- 师承与创新:早年师从齐白石、王梦白,此作中可见白石“红花墨叶”的设色影响,但蝶翅的精细刻画又显露出对宋代院体的借鉴。
- 市场与教学:据记载,1944年后王雪涛以课徒为业,此作或为同期创作的典型,兼具教学示范与市场流通功能。同年作品如《蜂蝶闹春》(雅昌录32×97cm镜心)亦展现类似题材偏好。
- 文人网络:上款人“岷源”身份虽不可考,但“雅属”题识揭示其文人交际圈层,钤印“瓦壶斋”则指向王雪涛对传统文人书斋文化的认同。
![]()
▲王雪涛 甲申(1944年)作 花蝶·行书蒋捷词 镜心(局部)
四、鉴藏价值:跨媒介创作的典范
此作的特殊性在于:
- 形制:镜心便于装裱悬挂,适合民国市民阶层的家居装饰需求。
- 材质:设色与水墨纸本并用,凸显画家对媒材的掌控力。
- 流传:由齐白石孙女齐良芷弟子汤发周发布,暗示其在新世纪仍被齐派传人重视。
相较王雪涛同期作品,如1943年《花蝶图纸本成扇》或1945年《四喜图》,此作的诗画结合更显文人意趣,市场估价参考雅昌录类似尺寸作品(如2009年《蜂蝶闹春》镜心估价3-5万元),当前价值或逾百万。
结语:一纸之间的民国风雅
《花蝶·行书蒋捷词》镜心不仅是王雪涛小写意技法的缩影,更是民国文人“书画同源”理念的实践。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这类作品以艺术之美慰藉人心,至今仍为观者提供跨越时空的审美体验。其价值既在笔墨,亦在那段特殊历史中艺术家对文化传统的坚守与再造。
注:文中艺术分析综合王雪涛弟子李赞周口述史料、雅昌拍卖数据及《王雪涛花鸟精选》等公开资料,创作背景结合1944年北平艺坛状况考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