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在中国现代文艺史上,“金嗓子”周璇是一个传奇,她的歌声,如《夜上海》的繁华迷离,如《天涯歌女》的婉转哀愁,穿透了数十年的岁月,至今仍在华人的世界里回响。
这位舞台上光芒万丈的巨星,其一生命运却如她歌声中的悲凉底色,充满了坎坷与谜团。
她的身世凄零,情感之路遍布荆棘,而她留下的两个儿子——周民与周伟,也未能逃脱这宿命般的波折,作为周璇的长子,周民的人生同样交织着光明与阴影。
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一位严谨的编辑,但他生命中最深刻的印记,却并非来自那位传奇母亲的光环。
而是源于三个无法回避的命题:一个永远成谜的生父,一位他用生命去守护的养父,以及一个他至死不愿承认的亲弟弟,这三个维度,共同勾勒出周民复杂而坚定的一生。
![]()
![]()
无父之子,在感恩中铸就的家
周民的生命,从一开始就笼罩在一团迷雾之中,他的母亲周璇,在与作曲家严华那段失败的婚姻结束后,情感世界再也未能找到安稳的港湾。
她与绸布商人朱怀德长达七年的恋情,曾被外界视为一段佳话。
1949年,周璇怀着身孕从香港回到上海,所有人都以为她将与朱怀德修成正果,但等来的却是她登报与朱怀德脱离同居关系的声明。
1950年,周民降生,当产科医生将这个新生儿抱出产房时,朋友们惊呼,这孩子竟与某位社会名流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
面对朱怀德“验血认亲”的要求,周璇却出人意料地坚决拒绝,朱怀德虽然在法律部门的裁定下,每月支付48元抚养费,却从未在任何场合承认过自己是孩子的父亲。
周璇为何宁愿让儿子背负“私生子”的名声,也要守护那个秘密?孩子的生父究竟是谁?这个谜题,随着周璇的离世,成为了永远的悬案。
周民,便是在这样一个“无父”的身份标签下降临人世,命运并未给他太多时间去感受母爱。
![]()
由于周璇的精神疾病日益严重,时常在家中失控,甚至扬言要将婴儿扔出窗外,年仅10个月的周民,被送到了周璇的好友——黄宗英与赵丹夫妇的家中。
这次分离,几乎是永别,周民一生与母亲仅有三次短暂的会面,记忆模糊而疏离。
第一次,他叫了周璇一声“阿姨”;第二次,他挣脱母亲紧攥的手,独自跑到花园玩耍;第三次,则是在母亲的追悼会上,他平静地走过那冰冷的玻璃棺木。
![]()
在一个家庭里失去的温暖,他在另一个家庭中加倍地找了回来,黄宗英与赵丹将周民视若己出,给了他一个完整而充满爱的童年。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他们把最好的留给这个脑袋大大的、机灵可爱的养子,赵丹会把他扛在肩头,带他去吃西餐,嘴里还唱着“大头大头,下雨不愁”的童谣。
家里吃饭,周民总是挨着养父母坐,赵丹外出办事,总喜欢让周民为他抓阄,无论是“灵”还是“好”,都能让他心安。
![]()
这一点一滴的关爱,如同涓涓细流,早已将周民的心与这个家紧紧地融合在一起,这份恩情,也将在未来最黑暗的岁月里,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1966年,风暴降临,赵丹被打成“混世魔王”,遭受无休止的批斗,家中贴满了“打倒赵丹”的Da字报,往日的欢声笑语被批斗和唾骂取代。
就在此时,十几岁的周民展现出了超乎年龄的勇敢与担当,他默默地在攻击养父的大字报旁,他趁人不备,撕掉那些恶毒的标语,或用旧报纸将它们覆盖。
![]()
![]()
最激烈的一次冲突,发生在北京电影学院的造F派冲入家中Chao家之时,他们用皮带疯狂抽打跪在地上的赵丹,家中其他孩子吓得噤若寒蝉。
唯有周民,像一头被激怒的幼狮,奋不顾身地冲上去,试图抢夺造反派手中的皮带,他的额头被皮带抽得红肿,但他没有退缩。
当他被人拉开后,眼看养父又要挨打,他再次扑了上去,用自己瘦弱的身体护住赵丹,冲着那群暴徒怒吼:“不准打我爸爸!”冰冷的皮带金属扣砸在他的头上,鲜血瞬间流下。
![]()
事后,赵丹夫妇含着泪对他说:“你长大了,离开我们家吧,这样就不会受牵连了。”周民流着泪,决绝地回答:“你们是我的爸爸妈妈,我要保护你们。”
在那个颠倒黑白、亲情都可能被当作出卖筹码的年代,周民用最纯粹、最原始的方式,诠释了何为“孝义”。
这份“拼死保护”,早已超越了血缘的定义,是他对养父母深沉如海的感恩与回报。
![]()
兄弟间的裂痕,情义与血缘的抉择
如果说周民对赵丹一家的情感是炽热的岩浆,那么他对亲弟弟周伟的态度,则冷若冰霜,周伟是周璇与美术师唐棣所生,身世同样坎坷。
唐棣品行不端,周伟出生后不久便被父亲抛弃,辗转于寄养家庭和孤儿院,最终也被黄宗英收养,这对同母异父的兄弟,从一开始就没能建立起丝毫的亲情。
周民从未在内心里接纳过这个弟弟,他与赵丹的亲生子女赵桔、赵左、赵劲亲密无间,却唯独孤立周伟。
![]()
在周民后来与人合著的《周璇日记》中,他甚至不愿提及周伟的名字,只用冰冷的“那个人”三个字来指代。
这种排斥,一方面源于兄弟俩从小性格的隔阂,另一方面,也深受养母黄宗英对周伟态度潜移默化的影响。
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许在于周民早已将赵丹一家认定为自己唯一的亲人,任何可能破坏这份和谐的存在,都会被他本能地抗拒。
![]()
![]()
这种裂痕在成年后,因为一场轰动全国的遗产官司而被彻底撕开,再无弥合的可能,1986年,周伟一纸诉状将养母黄宗英告上法庭,要求追讨生母周璇留下的巨额遗产。
一时间,舆论哗然,周伟声称,黄宗英收养他只是为了敛财,并控诉自己在养父母家受到了冷遇和虐待。
面对弟弟对恩人的指控,周民的选择没有丝毫犹豫,他旗帜鲜明地站在了养母一边,公开发文谴责周伟是“白眼狼”,认为他忘恩负义。
他甚至对周伟的合法身份提出质疑,认为他是“移花接木”的冒牌货。
周民坚信,黄宗英夫妇抚养他们兄弟所付出的心血,早已超越了任何金钱的价值,即便母亲的遗产全部赠予黄宗英也不为过。
![]()
这场官司持续了4年,最终以黄宗英败诉告终,法律的裁决无法衡量人心的温度,它让周伟得到了金钱,却也让他与这个曾经收留他的家庭彻底决裂。
周伟拿着钱,带着家人移民加拿大,与黄宗英一家老死不相往来,而周民,则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他的选择。
他调回上海后,多次为养母的住房问题奔走,直到问题解决,在赵丹的追悼会上,是他捧着养父的骨灰盒。
![]()
即便后来定居澳大利亚,他依然频繁回国探望黄宗英,每年寄钱给当年照顾他的保姆。
2020年,95岁的黄宗英病逝,周民赶回上海奔丧,与赵丹的子女一起,送了养母最后一程。
真情真的可以超越血缘,这句话,是对周民一生的最好诠释,他的人生始于一个无法解开的谜,却在一个没有血缘的家庭里找到了最清晰的答案。
![]()
他用自己的行动定义了何为“家人”,在情义与血缘的抉择中,他毫不迟疑地选择了前者,并用一生去守护这份沉甸甸的恩情。
那个拼死保护养父的少年,那个坚决排斥亲弟的兄长,最终活成了自己心中“一个人的样子”。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