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狂草书,我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张旭、怀素或者是徐渭、王铎,但是,以上几位都只能说是狂草的“发展者”,而非“祖师爷”,真正确定这一字体规范并为后世诸家所学者,是东晋的王献之,论水平甚至连王羲之也难以企及。
![]()
王羲之在当时以章草、行草闻名,王献之曾多次劝告父亲创新:“古之章草未能宏逸,大人宜改体”,王羲之则认为能完成这一“工程”者,只有献之。与大王相比,小王的草书变内擫为外拓,变独立为连绵,变易辨为狂肆,以上这些都被张旭继承了下来。尤其是他开创的“一笔书“,通过游丝引带、笔断意连的形式,打破了字字独立,让整个作品一笔而成,气脉通贯,为后世的狂草奠定了基石。
![]()
可惜他的传世作品很少,真伪难辨,真正代表他大草水平的是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所收藏《淳化阁帖》收录的九件作品,也就是有名的《王献之九帖》,包含《江州帖》《疾不退帖》《消息帖》《集聚帖》《铁石帖》《知铁石帖》《玄度何来帖》《忽动帖》《委曲帖》,总计1000余字。
![]()
这九件作品是王献之临终前传给子孙的,一直被王家秘藏,宋太宗编修《淳化阁帖》,命王献之后人王著为总编于是他将这些作品拿出,进献宫廷,被收录在《淳化阁帖》第十卷中。《王献之九帖》堪称草书界的百科全书,包括草书创作所需要的全部技法,张旭、怀素、宋徽宗,无不是从这9件法帖当中汲取部分营养而卓然成家的。
![]()
当代著名草书大师林散之也练过此作,从中受益匪浅,很多人都把林作为标杆,希望超越他,要想做到,还是先把《王献之九帖》临摹百遍再说吧。米芾曾说:“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
![]()
学习草书要取法乎上,“上”的标准,无疑是“二王”笔法,王羲之可作为行草宗师,而《王献之九帖》则是大草“源头”。正如唐人张怀瓘所说:“逸少秉真、行之要,子敬执行、草之权。父之灵和,子之神骏,古今独绝也。”
![]()
若能沉心静气,精研其中一帖,透彻领悟其笔法、体势、气韵,已足以在当代书坛打下坚实的根基,脱颖而出。若能通临九帖,融会贯通,足以垂青书法史。
![]()
而今,我们将《王献之九帖》册页进行了博物馆级的超高清复制,采用12色艺术微喷的技术,纯手工制作,并添加释文一一对应,特别适合学习和欣赏。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