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以中医药思想赋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0
分享至

进入新时代,中医药思想文化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党中央明确指出:“我们一直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现在我们又明确提出‘第二个结合’。”在崭新的历史阶段,让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更彰显其当代价值,进而内在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传统的中医理念是数千年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其中囊括的“天人合一”“顺势思维”“治未病”等思想,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高度契合,传承创新中医药文化,是促进新时代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天人合一 万物并育

在新时代,生态文明理念可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逻辑展现出来,为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只有遵循人与自然和睦共存的优秀可持续发展思想,才能维护人们生存进步的根基。“天人合一”是中医药学的基本理念,将人体健康与生态平衡联系起来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中医药学认为,人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依附自然界得天独厚的条件生存下来,大自然的天然变化也会在人类群体中得以显现,和谐的生态系统为人们存活与康健提供重要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最本质的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天人合一”通过塑造国人对天地万物永续发展的认知,发展为新时代促进人、生态系统和合共生的文化积淀;以坚持尊重自然规律的核心要义,给予推进生命和谐、生态和谐的金钥匙;通过揭示“中和位育”中蕴含的天人规律,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在分歧与冲突面前所遵循的立场与态度;在“兼爱节用”的基础上,带领人类把握万物一体的深刻内涵。“天人合一”在新时代的解读,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邃底蕴,映射着华夏文明在新时代的理论成果。

顺势而为 恢复自然

中医顺势思维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出一辙。顺势思维是指对客观现象以及规律的尊重、顺应和运用,是在中医药学中广泛使用的思维模式。顺势思维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中“顺应自然”的思想是相互呼应、相互印证的。二者均深切关注敬畏自然、遵循自然规律的原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人与自然界和睦相处的生活方式及思维方式。人和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一体化发展的关系,唇齿相依、一损俱损,大自然一旦遭到破坏,人类的安全利益也会受到威胁。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要进一步弘扬这种理念,敬畏、尊重、顺应、保护自然,为自然守住安全的边界和底线,将人类活动限制在生态环境可承受限度内,不仅可以保护自然,更是善待人类自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初期,通过乱砍滥伐、过度开采等方式发展经济,却忽视了对自然的破坏,造成空气和水源污染、土地沙化、气候变化,进而造成环境恶化,出现极端天气,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了威胁,大自然用独有的方式给人类来了一次深刻教训。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在思想文化工作的进程中,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环境,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关注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自然环境持续好转,河流水质持续提升,土壤污染治理成效显著,众多被污染的山水林田正在转变为普惠民众的风景线。事实证明,坚持顺势思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有效推进,新时代才能建设得更加美好。

防治未病 守护生态

“十个坚持”与新时代思想文化工作的内在逻辑高度相合,形成系统化的生态环境治理方略。中医“治未病”思想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也是共通的。在心理医学模式的指导下,人们对疾病的认知逐渐深入,不再仅仅关注治疗疾病,而且更加关注预防疾病。随着预防医学兴起,人们开始重视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在推进生态现代化的进程中,同样强调预防和前瞻性管理。当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时,保护自然的目的不仅仅是防止进一步恶化,而且要采取措施修复已经受损的生态系统,使其逐步恢复健康。当自然环境没有遭到破坏时我们要采取措施保护自然,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做到经济发展和自然保护一体推进,从而推动社会发展的健康和可持续。同时,我们致力于促进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倡导绿色低碳、文明康健的生活方式,既可以让广大民众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也可以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休养生息,从而更好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新时代思想工作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交融,不单是理论革新的成果,还是中华文明在新时代转型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建设更加美丽、富强的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从长汀的“绿进沙退”到塞罕坝的“林海奇迹”,从“两山论”的哲学突破到“双碳”目标的全球承诺,中国正以文化之力重塑生态治理的底层逻辑。这种根植于五千年文明积淀、又面向人类未来的探索,必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新篇。

【作者:谭备战,河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吴凡,河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本文系河南科技智库中医药强省战略研究基地专项课题一般项目“河南中医药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2024-ZYYQS-14)的阶段性成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大象新闻 incentive-icons
大象新闻
河南广电官方网易号!
129598文章数 27227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