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挖掘社区达人、“一楼一册”全覆盖……普陀这里打造特色楼组文化

0
分享至


在长寿路街道的大上海城市花园居民区,一个一米多高的灰色铁皮抽屉柜堪称“社区宝藏”,柜内整齐存放着小区居民的信息汇总。得益于“分块包干制+条线包干责任制”的管理模式,这里的社区微网格管理扎实深入。随着“走四百”活动的开展,居民区社工对辖区居民的基本信息、家庭情况、特殊需求了然于心,通过差异化的人群标签,为精准服务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撑。每一栋楼的信息都被系统记录,形成了独特的“一楼一册”全覆盖。



不过,大上海城市花园居民区党总支并没有止步于信息整理,而是主动挖掘社区内部的“隐藏达人”,邀请他们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激发居民共建的热情。根据不同楼组居民的特点,他们别具匠心地培育出多种主题的楼组文化品牌,逐步构建起充满个性与温度的“一楼一品”格局。

一本家庭“奖状纪念册”,点亮楼组家风建设

在一次社区工作人员走访3号楼居民的过程中,98岁的优秀共产党员沈三元老人拿出一本沉甸甸的“奖状纪念册”。封面工工整整写着“看谁得奖多”——里面珍藏着他1971年的“五好战士”奖状,还有女儿和妻子的奖状。一张张奖状不仅是家庭的荣耀,更是一种家风的传承。受此启发,以沈三元家庭为典型,3号楼被成功打造为“家风建设”特色楼组。


一次文化配送,促成养生楼组诞生

在一次街道文化配送活动中,太极教学深受老年居民欢迎。社区工作人员敏锐地发现,担任助教的龚立敏正是7号楼的居民。经过邀请和积极沟通,龚立敏欣然接受并积极参与楼组活动,带领邻居们习练太极、探讨养生之道。


渐渐地,7号楼形成了浓厚的太极养生交流氛围。清晨傍晚,总能看到居民们三五成群,在楼前空地上缓缓起手推掌,邻里关系也逐渐变得紧密,7号楼也因此顺理成章地被打造为“养生”特色楼组。

一场社区活动,催生爱宠文化共识

大上海城市花园居民区有不少爱宠家庭,还曾创新提出了“人宠友好居委会”概念。在今年的“趣享乐邻里,童盟焕新节”社区小事节活动中,通过趣味游戏,养宠和不养宠的居民坐到了一起,笑声打破了隔阂。社区还与“四脚公民”公益团队达成了深度合作。

该团队不仅捐赠猫粮,还在小区流浪猫喂养点投放了定制猫屋,为流浪猫提供安全的户外栖息地,推动了社区科学管理和居民共治。近期,通过居民共议,社区还在积极推进完善地下室雨天遛狗措施,不仅要把人车安全保障好,还要解决遛狗产生的卫生问题。鉴于12号楼爱宠人士集中,该楼被打造为温暖的“宠物文化”特色楼组,即使是不养宠物的居民也乐于融入其中。


一道维修难题,培育自治楼组文化

楼组文化的培育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有时也诞生于分歧与和解之中。11号楼曾因顶楼漏水维修费用远超预期而引发矛盾。居民区党总支及时介入,邀请楼内的财务、法务、工程专业人士组成达人小组商议方案。历时半年,最终以2万余元的费用成功完成维修。此次事件后,达人小组被保留下来,形成了11号楼特有的“维修资金自治”楼组文化。


面对6号楼户数少、房屋维修基金“捉襟见肘”的难题,社区科学制定了筹集方案,明确标准、周期和方式,确保筹集过程公平、透明、可持续。其率先试点的“无痛续筹”工作法,也为6号楼“维修资金续筹”奠定了自治基础。

“我刚来这里工作时,曾有一位楼组长因小区氛围问题打算卖房搬离,如今,通过楼组文化建设等一系列社区治理创新,小区氛围日益融洽,居民归属感显著增强,楼组长还会主动向来访的客人介绍自己楼组的文化故事。”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萍萍说,通过激活楼组文化“一池春水”,大上海城市花园居民区不仅提升了社区治理效能,更营造了和谐温暖的社区大家庭氛围。

原标题:《挖掘社区达人、“一楼一册”全覆盖……普陀这里打造特色楼组文化》

栏目编辑:顾莹颖 文字编辑:赵菊玲

来源:作者:上海普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上观新闻 incentive-icons
上观新闻
站上海,观天下
378796文章数 75767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