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 年除夕的寒风,裹挟着零星的鞭炮声掠过长城烽火台,却吹不散丰滦密地区笼罩的死亡阴霾。在伪满洲国热河省滦平县警署大院里,一场突如其来的冲突,正悄然改写着这支精锐伪警部队的命运。
![]()
滦平县,地处丰宁、滦平、密云三地交界,作为日伪政权统治下的军事要冲,其警察机构规格远超普通县城。150 余名由热河省警察训练所培养的中国籍警员,手持机枪、迫击炮等重型武器,表面上听命于日本科长关东直雄,实则日常事务皆由副科长陈启明操持。这支 “畸形” 警队,既是日伪镇压抗日力量的爪牙,也暗藏着反抗的火种。
1939 年起,八路军第 10 团在团长白乙化的带领下,于丰滦密地区展开灵活游击作战。白天,战士们隐入村落与百姓同吃同住;夜幕降临,便如鬼魅般突袭日伪军据点,累计歼敌 4000 余人,打得敌人惶惶不可终日。日军为了遏制这股抗日力量,从 1940 年起实施残酷的 “无人区计划”。三米高的围墙将村庄团团围住,仅留两个出入口,岗楼林立,伪警察常驻监视,关东军宪兵定期巡逻,百姓被禁锢其中,连基本的耕作、交易都成了奢望,周边十公里沦为禁区,“三光政策” 随时可能降临,生活物资极度匮乏,村民们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
高压统治之下,不仅百姓苦不堪言,连驻守的伪警察和日军也深受其害。1941 年春节前夕,为了安抚人心,陈启明自掏腰包,派司务长朱墨文采购百余斤猪肉犒劳警员。除夕当晚,朱墨文在警署食堂分发猪肉时,6 名日军宪兵突然闯入。他们不仅强行拿走预定给值班人员的 6 斤猪肉,还蛮横地霸占了剩余部分。
“这是弟兄们的年夜饭!” 朱墨文攥着刀的手青筋暴起,愤怒地冲上前去。日军军曹见状,抡起枪托狠狠砸下,朱墨文躲避不及,门牙被当场击落,鲜血染红了嘴角。目睹这一幕,警员们群情激愤,纷纷抄起身边的武器,将宪兵们团团围住。朱墨文趁乱夺过一把枪,扣动扳机击中了军曹的大腿,冲突瞬间升级。
深知此事一旦上报,所有人都将性命难保,陈启明当机立断,安排涉事警员化装成百姓,连夜投奔神秘的游击队联络员李兽医。李兽医常年游走在日伪眼皮底下,凭借高超的医术和过人的胆识,多次躲过敌人追捕。在他的庇护所里,这些曾经为日伪效力的警员,第一次听到了抗日救亡的道理,看到了八路军印发的传单,内心深处沉睡的民族大义被渐渐唤醒。
彼时,滦平地区战事吃紧,白乙化团长不幸牺牲后,王亢接任第 10 团指挥。李兽医敏锐地察觉到,策反伪警部队的时机已然成熟。朱墨文主动请缨,冒险返回警署联络陈启明。两人经过多日密谋,决定暗中将警署的武器分批转交八路军。然而,在大麦溪村的一次武器交接中,警员因疏忽暴露,起义计划被迫提前。
1941 年的一个深夜,随着一声清脆的枪响划破夜空,陈启明率领 150 余名伪警正式起义。他们带着武器弹药,冲破日军的封锁线,毅然投奔八路军。这支曾经为虎作伥的伪满精锐警察部队,终于调转枪口,成为了抗击日寇的新生力量。
抗战胜利后,朱墨文选择回到家乡,投身林业建设,成为林场场长;陈启明则留在部队,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屡立战功,1955 年获授中校军衔。而那位神秘的李兽医,却如他来时一般悄然隐去,虽在历史长河中难寻详尽记载,却以自己的智慧与勇气,在黑暗中为无数人点亮了走向光明的灯塔,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无名英雄。
这段发生在长城脚下的起义故事,不仅是一群人在民族大义面前的觉醒与抉择,更是抗日战争时期无数正义力量汇聚的缩影。它向我们诉说着,即便在最黑暗的时刻,只要心中的正义之火不灭,黎明的曙光终将冲破阴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