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2025年5月7日凌晨的印巴空战,是印巴空中力量博弈的重要转折点。在这场短暂却影响深远的空战中,印度空军寄予厚望的“阵风”战机暴露了致命短板——雷达探测距离不足,在歼10CE的更强大雷达面前提前暴露目标(外媒最新消息称是歼10CE发现并锁定了“阵风”战斗机,然后发射导弹将其击落,并非预警机锁定和制导),发动机推力有限难以实现高速机动规避,挂载的“流星”导弹在超视距对抗中甚至被巴基斯坦空军的“枭龙”Block3压制。
![]()
此战不仅让印度空军颜面扫地,更彻底击碎了其凭借“阵风”这种四代半战机掌控南亚制空权的幻想,而且也直接催生了后续规模惊人的军购计划——采购114架阵风战斗机和140架苏57战斗机。
![]()
据《印度时报》等印媒9月25日的报道,印度国防部提交了两份重磅采购方案:先是计划斥资超220亿美元引进114架“阵风”战机,试图通过扩大同型号战机规模,快速填补中队数量缺口(当时印度空军仅有36架“阵风”,且部分中队战机老化严重);紧接着又抛出更激进的苏-57采购计划,拟以“整机采购+本土组装”模式拿下140架第五代战机。
从战略意图来看,印度的两份军购清单分工明确:采购“阵风”是为了“补量”,通过成熟机型快速扩充机队规模,维持对巴基斯坦的数量优势;而引进苏-57则是为了“提质”,希望借助五代机的隐身特性和远程打击能力,等“代差优势”彻底压制巴基斯坦,构建“非对称优势”。
![]()
印度《印刷报》也曾直言,苏-57可搭载射程300公里的R-37M导弹和“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能“深入巴基斯坦腹地打击关键目标”,这种对“远程打击能力”的执念,正是“辛杜尔行动”中远程火力不足留下的心理阴影。
但印度的如意算盘,从一开始就布满裂痕。首当其冲的便是苏-57的“五代机身份”争议——全球主流军事机构和专家几乎一致认为,这款战机的隐身性能远未达到五代机标准,称不上是隐身战斗机。
![]()
美国《军事观察》杂志曾通过卫星图像分析,苏-57机身接缝处未做隐身处理,发动机尾喷口缺乏红外隐身设计,雷达反射截面(RCS)约为0.5平方米,是中国歼-35的50倍以上(歼-35的RCS被评估为0.01~0.001平方米级别)。
![]()
更关键的是,苏-57的隐身缺陷并非技术细节问题,而是源于原始设计理念的偏差——俄罗斯军工更侧重“超机动+远程火力”,对隐身性能的重视程度远低于中美五代机,这也导致其在现代空战中难以实现“先敌发现、先敌打击”的核心优势。
与此同时,俄罗斯孱弱的军工生产能力,让印度的苏-57采购计划充满不确定性。截至2025年9月,俄罗斯空天军自身仅列装20余架苏-57,且存在发动机可靠性不足、航电系统频繁故障等问题。
![]()
有俄军工内部人士透露,苏-57的生产线目前处于“半停滞”状态,核心零部件因西方制裁断供,连俄军的订单都需优先保障,根本无力满足印度“先交付40架整机”的要求。
即便印度推进本土组装,也面临重重阻碍——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此前组装苏-30MKI时,不仅良品率不足60%,还多次出现机身结构强度不达标、航电系统兼容性故障等问题,如今要承接技术更复杂的苏-57,至少需要5-8年的生产线建设、人员培训和技术磨合,远非印度军方宣称的“3年内形成战斗力”那般乐观。
![]()
反观巴基斯坦,其应对策略则显得精准且务实。早在“辛杜尔行动”前,巴基斯坦就已与中国就歼-35(型号或为歼-35E)的引进展开磋商,而印度的苏-57采购计划,更会让这一合作加速落地。
作为全球首款专为舰载和陆基通用设计的五代机,歼-35E的性能优势恰好针对苏-57的短板——其采用的双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可在200公里外探测到RCS为0.5平方米的目标,意味着苏-57在尚未发现歼-35E时,就已被锁定。
![]()
在武器挂载能力方面,歼-35内置弹仓可搭载6枚霹雳-15E远程导弹,射程远超苏-57的R-37M,实现“先敌开火、先敌脱离”;更重要的是,中国拥有全球最成熟的五代机生产线,歼-35的月产能可达8-10架,参考此前歼-10E交付巴基斯坦的速度(从签约到首批交付仅用14个月),一旦双方正式签约,巴基斯坦空军最快只需年余就能接收首批歼-35E,这一速度远非印度的苏-57项目所能企及。
![]()
更值得关注的是,歼-35E并非单一战机,而是一套完整的信息化作战体系核心。它可与巴基斯坦空军已列装的ZDK-03预警机、“翼龙”无人机、甚至防空导弹雷达等形成数据链协同,实现“预警机引导、无人机侦察、歼-35E打击”的一体化作战模式。
![]()
巴基斯坦军事专家扎尔万·阿里曾指出:“苏-57只是一款孤立的战机,而歼-35E是能串联所有作战单元的枢纽,这种体系化优势,才是现代空战的制胜关键。”
从当前局势来看,印度的军购狂潮更像是一场“焦虑驱动的豪赌”。一方面,114架“阵风”与140架苏-57的采购计划,总金额超过400亿美元,这对于年度国防资本预算不足200亿美元的印度而言,必然会挤压国产“光辉”MK2和AMCA五代机的研发资金,陷入“依赖外购-国产滞后-更依赖外购”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即便苏-57最终如期交付,面对更早列装、性能更优的歼-35E,印度试图构建的“代差优势”也将化为泡影。
![]()
南亚天空的力量平衡,正随着歼-35E与苏-57的博弈悄然重塑。印度想要通过“买买买”实现制空权垄断,恐怕只会重蹈“辛杜尔行动”的覆辙——忽视体系化作战的核心逻辑,单纯追求装备数量和“代际噱头”,最终只会在与巴基斯坦的空中对抗中,再次陷入“有装备无优势”的尴尬境地。而中国歼-35E的快速响应能力,不仅将为巴基斯坦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更将成为维护南亚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
消息来源:澎湃新闻9月26日报道《印度计划购买140架俄苏-57隐身战机,彻底升级作战能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