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战争部长皮特·赫格塞斯
9月25日这条消息,五角大楼突然宣布,美国战争部长皮特·赫格塞斯下令召集全球美军将官,下周二齐聚弗吉尼亚州匡提科军事基地。
请各位注意,是“全球美军将官”。
想象一下:平日里散布在全球各地的美国高级将领们,突然接到一纸命令,全都得放下手头的事儿,火速赶到弗吉尼亚州的匡提科基地开会。是不是有几分令人脊背发凉。
人们不禁要问,美军这是要干嘛?从《华盛顿邮报》到CNN,再到国会山上的议员助手,大家都在猜:这是要搞大动作了?至于原因?没人知道。就连那些被召去的将军们自己都一头雾水。
更让人不安的是安全风险。把这么多军方大佬集中到一个地方,万一出点事儿呢?如果有人学以色列,把伊朗高级将领一锅端......
再或如果此时发生突发袭击,比如恐怖分子、无人机、导弹……美国军队的指挥链会瞬间瘫痪。
这件事极不寻常。要知道,美军高层开会不是稀罕事,可把全球的将官一次性召集到一地,却是几十年来都未曾发生过。
更别说,当前国际局势紧张,美军分布在欧洲、中东、印太乃至非洲。把这些指挥中枢(约800人)同时抽调出来,这可不是开玩笑。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要这样做?赫格塞斯想干什么?
![]()
美军研讨台海问题,美国或许只剩一条路可走。
历史上,美国军方高层确实有过大型会议。比如冷战初期,参谋长联席会议会把各军种头头叫到华盛顿,统一对苏战略口径。911事件后,也有紧急会议,讨论如何打击基地组织。
但这类会议规模有限,基本停留在几十人层面。800名将官齐聚一堂?这几乎是“将军大会”。
五角大楼的发言人确认了这次会议,但没有说原因,只留下空白让人浮想联翩。有人猜测这是体能测试的噱头,有人说可能是大规模裁员的前奏,甚至有将军开玩笑,说这次行动是“将军版鱿鱼游戏”。但在华盛顿熟悉五角大楼逻辑的人都知道,赫格塞斯不会做无意义的动作。他的背景决定了,他这次召集背后一定有大事。
要理解这事儿,得从赫格塞斯的上台说起。皮特·赫格塞斯是谁?一个从福克斯新闻主播摇身一变为国防部长——哦不对,现在叫“战争部长”。
这位新任战争部长,本身就是特朗普团队中的“铁血鹰派”。他有军旅背景,在伊拉克服役,但更出名的,是他后来在媒体上炮轰美军高层“太政治化”。
在他看来,过去二十年美军被“拖进了文官和政客的泥潭”。高层指挥官追求的是晋升和政治正确,而不是作战效能。
为了重塑军方,他已经亲手掀翻了一大批高层。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朗上将,到海军作战部长弗朗凯蒂上将,再到海岸警卫队司令费根上将,一个个重量级人物被清洗出局。空军副参谋长斯莱夫、国防情报局局长克鲁斯、海军特种作战司令桑兹,也都接连走人。
这样大刀阔斧的调整,五角大楼内部自然人心惶惶,但赫格塞斯从未停手。四星上将、海军上将减少20%;星及以上军官总数从900削减到720以下。
这在美国军史上是非常激进的手笔。要知道,美军的官僚体系庞大,削减军官就意味着触动了军种利益链。
因此,他召集这场“全球将官大会”,很可能就是要当面下狠话:要么听从新战略,要么卷铺盖走人。
![]()
美国正在起草新的《国家防务战略》
另一重要背景是,美国正在起草新的《国家防务战略》。据《华盛顿邮报》报道,这份战略据说将首次把本土防御置于首要位置,取代中国成为美国的主要安全关切。等等,这可不是小变化。从拜登时代开始,美国一直将中国视为头号“步步紧逼的威胁”(pacing threat),五角大楼的预算、军力部署、武器研发,都往印太倾斜。现在突然转向本土?
过去几十年,美国一直是“全球霸主”,军力投射到全世界:从中东的反恐,到亚太的围堵中国,再到欧洲的北约扩张。但特朗普上台后,一切都变了。他一贯主张“美国优先”,批评海外战争是“无底洞”。
现在,赫格塞斯领导下的战争部,正把这个理念落到实处。新国家防务战略(预计2025年底发布)强调“本土堡垒”:优先保护美国本土和西半球,防范移民潮、国内极端主义和边境威胁。
美军也要走向务实了?因为在美国看来,真正的危机不是远在天边的中国,而是家门口的混乱。2024年大选后,移民问题成了特朗普的王牌,他承诺用军力封锁边境,甚至动用国民警卫队。2025年上半年,已有数千名士兵部署到美墨边境,协助执法部门打击贩毒和人口走私。
在赫格塞斯看来,这些直接威胁到美国本土安全,远比在西太平洋和中国硬碰硬更“现实”。
从战略角度,这有其合理性。全球地缘格局在变:俄罗斯在乌克兰泥潭中挣扎,中国虽强势但更注重经济扩张,而伊朗和朝鲜的导弹威胁虽大,却远不及国内的“第五纵队”——那些被指控为“深层政府”的势力。
特朗普政府相信,军方高层已被“政治化”,需要清洗以确保忠诚。这次匡提科会议,或许就是“忠诚测试”的开始。
想想看,如果会议上宣布大规模重组,削减海外驻军,转而加强本土防御,那将重塑美军结构:减少四星将军,精简指挥链条,提升快速反应能力。
好处是节省军费(美军预算已超9000亿美元),让士兵们更多时间在家门口作战,而不是在中东晒太阳。但风险也大:如果放弃全球领导地位,谁来填补真空?欧洲的北约盟友会慌,中国军力发展太猛!全球供应链安全会成问题。
![]()
美国战争部、花臂部长赫格塞斯
更深层看,这反映了美国战略的“内缩”。
二战后,美国靠“前进部署”维持霸权,但如今国内分裂严重:党争、经济不平等、社会动荡。特朗普的“本土优先”其实是回应民意:民调显示,超过60%的美国人反对海外军事干预。
新战略将本土防御列为首位,西半球次之,中国降为第三。这不是退缩,而是战略调整。
用太空、网络和AI等高科技弥补常规军力的收缩。星链系统(Starlink)就是例子,它不光是卫星网络,还被视为军事资产。最近有报道称,星链遭受他国攻击,但都被化解。这显示,美军正从“硬实力”转向“智能实力”。
我认为,这次会议是特朗普政府对军方的一次“震慑疗法”。它不光是人事调整,更是战略重塑。美国不能再当“世界警察”,那会拖垮自己。但转向本土,也不能完全孤立。理想状态是“选择性介入”:在亚太保持威慑,在中东减少足迹,在本土筑牢防线。赫格塞斯此举虽不寻常,却必要。
但这对过度依赖美军的盟友来说肯定是个炸雷。欧洲、日本、韩国、中东的美军指挥官一旦得知未来可能被“抽血”,他们的震动不亚于直接宣战。
五角大楼大动干戈也要开这场会。说明背后的议题一定够分量。
再补充点细节。从公开报道看,特朗普已签署多项行政令,推动军方改革。9月5日,他下令将国防部改名为“战争部”,虽需国会批准,但已成既定事实。
军方高层变动不止上述名单,还包括国家安全局局长蒂莫西·豪上将(Gen. Timothy Haugh)和北约代表肖莎娜·查特菲尔德中将(Vice Adm. Shoshana Chatfield)。这些人都被贴上“政治不纯”的标签。
X平台,相关讨论热火朝天。有些人猜是“战争准备”,如针对伊朗或俄罗斯;有些人说是“清洗行动”,甚至联想到QAnon阴谋论(美国极右翼阴谋论集合),被解读为“忠诚信号”。
![]()
美军有人放话,若中国真在台海动手就划禁飞区。
但作为局外观察者,我更倾向于战略层面:这是为了匹配新防务优先级,确保军方高层与白宫步调一致。
目前,美国媒体和军方内部流传几种说法:
大规模清洗。赫格塞斯已经开刀不少将官,这次可能直接宣布一揽子人事调整,把“不听话”的高层统统拿下。
全面换防。在战略回防背景下,需要宣布全球美军新部署方案。这种涉及所有战区的大调整,必须让将官们当面接受。
重大军事行动。比如在墨西哥边境发动军事打击,或者对中东某地区采取强硬军事手段。开大会是为了统一口径。
心理震慑。赫格塞斯以强硬著称,这次会议也可能是一种“军心洗礼”:让所有将官明白,新的规则已经生效。
![]()
特朗普与赫格塞斯
把镜头拉远,我们会发现这不只是赫格塞斯的个人风格,而是特朗普战略的延续。
特朗普上台后,核心目标是“美国优先”。在他眼里,过去几十年美国当了世界警察,却落得财政赤字、盟友吃白食的下场。
最后,说说潜在影响。如果这次会议顺利,美军将更精干、更忠诚。但如果引发内部反弹呢?将军们可不是摆设,他们有自己的网络。国会民主党已表示担忧,称这“威胁国家安全”。
长远看,美国全球战略的内缩,可能让盟友失望,推动多极化世界。但对美国民众来说,或许是好事:少打仗,多建墙。总之,这事儿不寻常,却预示着新时代。
综上所述,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汇报会,而是一场可能改变美军全球战略的“分水岭”事件。
到底是战略收缩的宣告,还是大规模清洗,抑或是新的战争动员?没人知道。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绝不是一场普通的“年终总结会”。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当一个超级大国的军队高层突然被集中召见,那往往预示着接下来要发生的,不是小事,而是足以改写格局的大事。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沉默,反而更像暴风雨前的安静。
下一周,答案或许即将揭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