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9月26日,当《南京照相馆》正式获得第98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参评资格的消息传来,这部已经在中国电影市场创造奇迹的作品再度成为焦点。
这部由刘昊然、王传君、高叶、王骁主演的影片,自7月25日上映以来就像一枚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持续扩散——61天30亿票房的商业成绩,长春电影节金鹿奖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最佳导演三项大奖的业界认可,如今又站上了世界电影的最高竞技场。
但比这些光环更值得关注的是,这部电影用胶片记录的,是中华民族最疼痛的那道伤疤如何被一群普通人用生命守护的故事。
电影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1937年冬,南京城内一家名为"华东照相馆"的小店,馆主罗瑾与学徒胡正槐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下16张记录日军暴行的照片底片。
这些后来被称为"罗瑾相册"的影像,成为东京审判中指控日军罪行的关键证据。导演曹郁在采访中透露,团队花费三年时间考证史料,甚至找到当年参与底片转移的幸存者后代进行访谈。
影片中刘昊然饰演的照相馆学徒小方,原型正是当年只有17岁的胡正槐,而王传君扮演的记者角色,则融合了多位曾冒险报道真相的国内外记者形象。
在南京江东门纪念馆的专家指导下,剧组1:1复刻了原始照相馆场景,连冲洗照片用的显影液配方都参照了1930年代工艺。
这种近乎偏执的考据精神,让观众在影院看到的不仅是历史重现,更是温度传递——当银幕上出现百姓们用身体组成人墙保护底片的场景时,南京多家影院都出现了观众集体起立鼓掌的罕见场面。
这种共鸣或许解释了票房奇迹:据猫眼数据,该片35%的观众是二刷以上,不少家长带着孩子观看后,又自发组织亲友包场。
影片的艺术成就同样令人瞩目。摄影师出身的导演首次尝试叙事长片就斩获长春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评审团特别提到那段长达8分钟的无对白镜头:镜头跟随底片在雨夜南京城的转移路线,从秦淮河到中华门,光影交错间完成时空蒙太奇。
而编剧团队对历史素材的戏剧化处理也颇具匠心,比如将真实事件中分散发生的多起护片行动浓缩为一条清晰的故事线,既保持历史真实又强化戏剧张力。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的国际传播早有铺垫。8月在蒙特利尔电影节展映时,加拿大《环球邮报》就评价这是"东方的《辛德勒名单》"。
奥斯卡评委会成员马克·约翰逊在采访中表示,该片符合奥斯卡"用电影语言促进人类共同记忆"的一贯取向。
南京师范大学抗战史研究中心主任张连红认为,影片角逐奥斯卡的意义在于:"当日本右翼仍在否认历史时,这些由普通人守护的影像是最有力的回应。"
随着颁奖季临近,关于影片的讨论已超越电影本身。
有网友发现,现实中保存下来的那些泛黄照片,在电影结尾以动态复原技术重新"活"了过来——遇难者的眼睛缓缓睁开,与观众完成跨越88年的对视。
这个被观众称为"全片最破防瞬间"的镜头,或许正是电影最想传达的:记忆不会褪色,就像那些被化学药剂定影在相纸上的真相,终将在时间的长河里显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