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2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张俊主任分享从陆地到海洋的认知之旅
9月20日,由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主办,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新生儿分会、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中心共同承办的“2025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GWCMC)-美国费城儿童医院(CHOP)联合儿科学术培训班基础班结业仪式”暨“学术培训实现临床卓越之路”儿科医患沟通教学研讨会在广州举行。此次活动不仅是中美儿科尖端学术交流的里程碑,更以“学术传承、沟通赋能”为核心,通过总结成果与深度研讨,为两国儿科医学界共建了一个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与学术对话平台。
结业仪式:见证成长,启航新程
在结业仪式上,GWCMC与CHOP的院方领导、专家团队,以及19名2025级GWCMC-CHOP联合儿科学术培训班基础班结业学员、参会代表,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齐聚一堂,共同回顾培训历程,展望未来学术发展。
GWCMC-CHOP联合儿科学术培训项目主任、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新生儿分会主任委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中心专科主任张华岩教授介绍,该项目已成功举办六期,累计培养近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儿科骨干。学员在完成培训后不仅个人能力显著提升,也有力推动了所在科室的发展。她强调,项目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双方医院的鼎力支持,特别是面对面的交流互动,现已有不少学员顺利完成CHOP为期3-6个月的进阶培训。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主任周文浩教授通过视频形式向结业学员表示祝贺,并勉励大家保持学习热情,坚守从医初心,为中国妇幼健康事业的进步贡献力量。他同时表示,医院将继续办好该项目,为中国儿童医疗事业的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前任主席Barbara Stoll教授,费城儿童医院全球儿科教育项目主任Nancy Etzel教授,全球儿科教育项目医学主任Adelaide Barnes教授,新生儿科医学主任David Munson及新生儿科John Flibotte、Kesi Yang教授,呼吸科Stamatia Alexiou等教授在线参加结业仪式,并对学员的顺利结业表示热烈祝贺。费城儿童医院新生儿科Dustin Flannery教授和心理学专家Chavis Patterson教授现场致辞。
此外,学员单位领导广西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李燕主任、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颜崇兵主任、深圳市儿童医院感染科邓继岿主任、东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李敏许主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PICU张剑珲主任、神经内科胡君主任、免疫科曾萍主任等人均出席了结业仪式。中美联合儿科学术培训班班主任沈建老师对学员们寄予殷切期望。
2025年中美联合儿科学术培训班学员代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内科部春晓护士长和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祝垚副主任分别发言,分享了从“理论认知突破”到“临床思维转变”的成长历程,生动呈现了学员们在培训课程中的成长与变化。随后,张华岩教授、班主任沈建老师及部分到场的学员单位领导共同为19名学员颁发基础班结业证书,见证他们的学术蜕变。
![]()
图1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美国费城儿童医院、新生儿分会主任委员张华岩教授主持结业仪式
![]()
图2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主任周文浩教授致辞
![]()
图3 中外专家现场连线互动
![]()
图4 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前任主席Barbara Stoll发言
![]()
图5 中美联合儿科学术培训班班主任沈建老师发言
![]()
图6 2025级中美联合儿科学术培训班学员代表春晓发言
![]()
图7 2025级中美联合儿科学术培训班学员代表祝垚发言
![]()
图8 2025GWCMC-CHOP联合儿科学术培训班结业仪式合影
教学研讨会:聚焦沟通,赋能临床
结业仪式后,“学术培训实现临床卓越之路”儿科医患沟通教学研讨会拉开帷幕。中外专家围绕医患沟通、医疗学术沟通与成长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度交流,为临床医护人员带来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价值的学术盛宴。
CHOP专家团队呈现了四场核心讲座。David Munson教授以《挑战新生儿学极限——面对不确定性与创新治疗的关怀式沟通》为题,结合临床案例解析危重新生儿创新性干预与伦理沟通,分享团队冲突化解、父母自主裁量区及伤害原则等实践经验,强调关系与信任建设,助力医患携手共渡危机。Dustin Flannery教授结合个人的成长道路和经验,通过《学术医学中的沟通、品格与成长》,指出在“从学习者到引领者”的角色转变过程中,沟通能力与职业品格具有关键作用。
Chavis Patterson教授通过《NICU中的创伤告知之路》与《语言的力量:关怀式沟通》两场讲座,系统阐述了NICU场景下“创伤知情护理”的实践路径,提出“语言是治愈的重要工具”,呼吁医护人员重视沟通细节对患儿家庭的心理影响。每场讲座后,现场观众提问踊跃,讨论气氛热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中心袁媛主任以《NICU医患沟通:从医学术语到人文关怀》为题,结合临床案例分享了“将专业术语转化为家长听得懂的语言”的沟通技巧,以及如何使用NURSE和CLEAR等实用沟通工具,助力应对NICU中的沟通挑战。
![]()
图9 CHOP新生儿科医学主任David Munson教授主旨演讲后在线与现场互动
![]()
图10 CHOP新生儿科Dustin Flannery教授讲述学术医学中的沟通、品格与成长
![]()
图11 CHOP心理学专家Chavis Patterson教授带来两场演讲
![]()
图12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袁媛主任演讲《NICU医患沟通:从医学术语到人文关怀》
会议还邀请陈飞燕、张俊、施婷婷、邱倩琪、李敏许等5位往届学员代表,从“安宁疗护团队建设”“思维迁徙和转变”“质量改进推广”“CHOP访学实践”及“学习后自我发展之路”等角度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与体会,以及在CHOP访问的收获,为与会者展示了中美联合培训成果在临床实践中的转化与应用和近年来取得的丰硕成绩,激励在场学员继续前行。
![]()
图13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中心陈飞燕主任分享建立安宁疗护团队实践
![]()
![]()
图13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中心施婷婷主任分享CHOP访学收获
![]()
图14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中心邱倩琪医生分享《我们和我》
![]()
图15 东莞市妇幼保健院李敏许主任分享中美儿科学术培训带来的启迪
最后,研讨会进入临床沟通场景讨论环节。现场播放了由2025级中美联合学术培训班学员自编自演的4场情景剧,围绕《重度BPD患儿气管切开前谈话》《当白衣初遇新晋父母》两个主题的,通过正反案例对比,生动呈现了医患沟通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张华岩教授主持讨论并点评指出,医患沟通不是单向告知,而是双向共情的过程,需尊重家长、表达共情,使用通俗语言,并平衡医学事实与家庭心理需求。
![]()
图16 情景剧《用沟通搭建生命之桥——重度BPD患儿气管切开前谈话》
![]()
图17 情景剧《一句“懂了”有多难——当白衣初遇新晋父母》
![]()
图18 临床沟通场景讨论环节学员踊跃提问和发言
本次活动不仅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与美国费城儿童医院持续深化合作的重要里程碑,也通过中美专家的深度对话与学员的实践分享,为儿科医患沟通提供了“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相结合的双重启示,对于培养更多兼具专业能力与人文精神的儿科人才,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推动儿童健康事业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