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波
21世纪医学发展的重要特征是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深刻转变。WHO对健康的定义早已超越单纯的疾病治疗范畴,强调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观。这一理念的转变对临床实践提出了全新要求,而心身医学正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实践领域。传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诊疗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医疗需求,建立系统化、整合式的心身医学诊疗体系势在必行。
一、政策引领与时代需求: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中国路径
我国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实施具有里程碑意义,随后一系列政策文件密集出台: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要求促进心理健康,《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强调加强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将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列为15个专项行动之一;《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要求试点地区40%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科门诊;2025年《“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中再次强调加大精神相关科室建设力度,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然而,现实发展仍面临资源配置失衡、医院管理机制矛盾、患者病耻感障碍等多重挑战。在此背景下,与传统“精神科”相比较,以“心身医学科”为特色的学科模式展现出独特优势:命名更易被接受,就诊意愿明显提升;诊疗范围聚焦轻型精神障碍和心身共病;管理模式与综合医院现有体系兼容。
二、发展现状:中国心身医学的阶梯式进化与模式创新
通过对全国127家综合医院的调研发现,综合医院心身医学科发展呈现明显的三阶段特征:
(一)1.0模式:基础建设阶段。医疗机构只有心理咨询师,只能设立心理咨询门诊,无法进行心身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情况好一点的有少量的精神科医生,可以设立心身医学门诊,同时能够完成其他学科的联络精神病学会诊。
(二)2.0模式:体系完善阶段。配备精神科医生、专科护士、心理治疗师、物理治疗师。既有心身医学和心理咨询门诊,又有病房,能完成心身医学的整合治疗并开展联络精神病学会诊。
(三)3.0模式:创新发展阶段。在2.0模式基础上,创新性突破,将精神科医生和其他专科医生的多学科团队(MDT),配以心理治疗师、物理治疗师组建成一个科室,形成以疾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或将精神科医生长期派驻到其他临床科室,协助该科室处理心身共病问题。
三、创新实践: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身医学3.0模式的深度解析
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身医学中心始建于2011年,经过三个“五年”发展阶段,从一个14张病床的小科室发展到346张病床的四川省精神医学中心,成为四川省人民医院的温江院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七大亚专科+四大支柱+三化管理体系”。
(一)七大特色心身亚专业学科
四川省精神医学中心采取“精神科医生+专科医生+专科护士+心理治疗师+物理治疗师+中医师”的模式,将“心身+”的MDT团队组成一个科室,目前形成了“心身心血管科”“心身消化科”“心身疼痛科”“心身老年科”“心身儿少科”“心身睡眠科”“女性心身科”七个心身亚专业学科。每个学科都有各自的特色,如“女性心身科”,它不是简单的女性病房,它聚焦女性全生命周期,特别是青少年期、妊娠期、更年期,从三个维度(心理维度如女学生的自伤自杀,产后抑郁、更年期综合征等;生理维度如卵巢早衰、不孕不育、乳房结节等;容貌维度如皮肤“长痘”“长斑”、脱发等)联合中医科、妇产科、乳腺科、皮肤科等形成MDT共同关怀女性的心身健康。
(二)四大技术支柱
1.心理治疗:作为心身整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30多名心理师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在门诊和住院部开展各种特色的心理治疗,如动力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催眠治疗、正念治疗、辩证行为治疗、家庭治疗、躯体症状的团体治疗、青少年情绪管理团体治疗、父母效能训练等。
2.神经调控治疗:精神心理疾病的病理基础是大脑功能不同程度的紊乱,因此通过一些物理手段调控大脑功能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对患者心理和大脑功能评估后,可通过机器人导航进行精准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深部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经颅交流电、生物反馈、光照以及改良电休克、磁休克等治疗。为了满足患者的需要,“快速抗抑郁治疗中心”特别成立,大大提升了抑郁症特别是伴有高自杀风险抑郁症的治疗效果。
3.特色护理:心身医学科的护理不同于其他科室的护理,很少打针输液,更多的工作是与患者沟通交流,去理解痛苦、观察言行,促发治疗动机,鼓励患者参与各种治疗。护理团队成为患者住院期间最容易获得、最亲近的心理支柱。护理人员还通过“快乐感知”的团体活动、给家属传授“接触疗愈”的方法、带领患者“工娱活动”等方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4.智慧管理:患者在门诊挂号前就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医助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医科室,入院前可以自选心理自我评估,入院后会进入智慧管理系统,佩戴可以监测生命体征的手环,出现意外时可以报警,在有走失风险或越界时自动报警。检查和治疗记录电子化,病历无纸化,出院床旁结算,出院后还有线上就诊服务包可供选择,为患者提供全病程的管理。
(三)三化质量管理体系
四川省精神医学中心创新管理模式,在行政管理方面采取了“三个转”,临床围绕患者的感受和体验转,后勤围绕临床快速转,中心围绕医疗质量和安全转,保障了中心的高效运转。在医疗质量管理上制定了“三化”,标准化诊疗路径,同质化培训体系,精细化绩效管理。每月进行一次质控分析会,负责落实到人,夯实治疗组长的责任,把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放在最前。
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身医学3.0模式的创新实践表明,综合医院心身医学建设不仅必要而且可行。该模式通过多学科整合、精准医疗技术和智慧管理体系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医疗质量、效率和体验的同步提升,为健康中国战略下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范本。随着医学模式的持续转变和人民健康需求的不断提升,心身医学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身医学中心 周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