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青海频道
人民网西宁9月26日电 (马可欣)本网从9月26日召开的“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专场获悉,作为青海省“三北”工程两大核心攻坚区之一,海南州近年来以“生态立州”战略为指引,立足“生态为民、生态利民”立场,通过强化规划引领、创新治理模式,在荒漠化综合防治领域持续发力,实现生态、经济与民生效益协同提升。
在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中,海南州首先以科学规划筑牢基础。系统编制《“三北”工程六期规划海南州实施方案(2021—2030 年)》,配套制定《共和盆地防沙治沙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4—2026 年)》,构建起以共和盆地为核心攻坚区,以共和、贵德、贵南三县重点乡镇为边缘关键带的“1+3+N”总体布局。
海南州开发改造成套新型绿色防沙治沙材料制造和铺设装备,科学配置青杨、青海云杉、乌柳、柠条、披碱草等乔、灌、草空间分布,推动形成多层次、多功能、高稳定性的生态防护体系。大力发展光伏产业,构建起“光伏阵列阻风固沙—生态植被修复土壤—特色种养循环经济”的复合生态系统,切实做到了光伏增能、生态增绿、群众增收。
经过多年治理,海南州荒漠化防治成效显著。“十四五”以来,完成乔木和灌木造林53.7万亩、封山育林及低效林改造200万亩、人工种草73万亩、草原改良599万亩、围栏封育1047.3万亩、荒漠化治理31.3万亩、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和巩固防沙治沙成果191万亩。
2021年以来,“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带动群众就业25763人次,累计增收1.59亿元。建设“牧光互补”生态牧场32个,现存栏“光伏羊”2.06万只。
塔拉滩光伏区建成三年以上的子阵区风速降低50%,连续晴天蒸发量降低54%,土壤表层湿度增加12.4%,园区内植被盖度恢复至80%,形成了经受实践检验的、可推广的、具有海南特色的荒漠化综合治理模式和创新样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