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7日,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九次眼科学术大会在杭州召开。大会以“凝聚共识 守正创新”为主题,来自全国及世界各地的眼科同仁齐聚一堂,共襄这场聚焦眼健康发展、碰撞学术智慧的行业盛宴。
![]()
中华医学会党委书记、副会长周明坚先生,浙江省科协主席姒健敏教授,本届大会主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姚克教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谢立信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范先群院士,国际眼科理事会首席执行官、国际眼科理事会Ivo Kocur教授,美国眼科学会首席执行官、加利福尼亚大学Stephen McLeod教授,亚太眼科学会候任主席、L V Prasad眼科研究所Taraprasad Das教授等出席大会。
姚克教授指出,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自1937年成立以来,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以学术为引领,见证了我国眼科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域“领跑”的跨越式发展。当前,我国眼科正处于量变向质变转变的关键阶段,未来需紧扣愿景使命,构建更具活力的眼健康保障网络,提升医疗服务公平性与可及性,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为我国眼科跻身世界前列贡献力量。
▌全体大会——为眼科学发展提供新路径
全体大会展示了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涵盖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多个层面,为推动我国眼科学发展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Stephen McLeod教授以“The future of research publication in ophthalmology”为题作报告,Ivo Kocur教授以“Current global eye health initiativ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e ophthalmology community”为题作大会报告,谢立信院士以“中国角膜病研究现状与面临的挑战”为题作大会报告,范先群院士以“葡萄膜黑色素瘤”为题作大会报告,Taraprasad Das教授以“A new RCT on endophthalmitis management in India”为题作大会报告,姚克教授以“白内障手术理念变迁:新指南、新共识、新趋势”为题作大会报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王宁利教授以“以小梁网为靶向的细胞和基因治疗”为题作大会报告,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孙兴怀教授以“青光眼精准医疗模式的应用”为题作大会报告。
▌分会场——探讨眼科学临床研究新进展
分会场同步发力,聚焦屈光白内障手术、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青光眼手术等核心议题。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分会场,各专家围绕“硅油填充治疗高危黄斑裂孔形成风险的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多中心RCT研究中期进展报告”“利用多组学技术揭示实验性高度近视模型视网膜脉络膜及巩膜的病理机制”“内界膜翻转覆盖联合自体血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观察”进行发言。
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分会场,各专家聚集“几何光学定义多焦”“角膜球差对景深延长型人工晶状体的光学性能影响”“一种新材料三焦点人工晶状体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视觉质量主客观分析”等进行研讨。
本次大会集前沿知识、精湛技艺、思想碰撞于一体,眼科同仁在交流中收获新知、在探讨中启迪思路、在互动中凝聚力量。大家携手在“凝聚共识 守正创新”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共同书写中国眼科事业的崭新篇章!
(供稿: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