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相关部门对“饭圈水军”违法违规行为的集中打击,特别是对“宝妈团”等职业刷单、控评群体的点名,公众的视线也投向了其他活跃的粉丝群体。在此背景下,如何准确辨识与区分网络上火爆的号称“丈母娘”粉丝、传闻中的“银河护卫队”与被打击的“宝妈团”水军,不仅关乎对个别现象的正确定义,更是一场关于网络社群健康度的公共讨论。这三者名称各异,但其本质、动机与行为逻辑存在着云泥之别,绝不能混为一谈。
一、“宝妈团”水军:利益驱动的网络暗流
首先,必须清晰地界定“宝妈团”水军的本质。它是网络黑灰产链条上的一个具体环节,其核心特征在于商业性与工具性。
1、动机纯粹是经济利益:参与者(可能包括一些希望通过兼职获取收入的宝妈)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或粉头,按照指令完成诸如刷量、点赞、灌水、恶意举报等任务。
2、组织严密且隐蔽:通常有上线派发任务,在群等平台进行沟通,任务明码标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旨在制造一种虚假的繁荣或舆论压力。
3、社会危害性显著:这类水军污染网络生态,扭曲真实民意,破坏公平竞争,是法律法规明确打击的对象。它们如同一股“暗流”,侵蚀着网络空间的诚信基石。
因此,“宝妈团”水军是一个职业身份,其行为是违法犯罪行为。
![]()
![]()
二、“丈母娘”粉丝:对顶流网红认同催生的共同体
与“宝妈团”的功利性形成鲜明对比的,“丈母娘”粉丝群体,这个亲切甚至带点家庭感的称呼,精准地概括了该群体的核心特征:基于对特定男性网红的情感投射与守护。
1、动机源于精神共鸣:“丈母娘”们支持的,不仅仅是“女婿网红”这个人,更是他的价值观,她们从中获得了慰藉。
2、组织形态松散且有机:“丈母娘”是一个广泛的文化标签和身份认同,就目前而言,还没有一个官方报道明确是一个严密的组织。绝大多数粉丝是通过观看直播、在社交平台分享感悟等方式表达支持。即便在线下活动外场出现人头攒动的景象,那也是个体因共同喜好而汇聚的“乌合之众”(中性词),其主体是无数个自发的个体,而非被正式定义的有组织起来的“水军”。当然这个群体的现象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3、社会影响总体中性: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直播电商的文化内涵,推动了“知识付费”和“情感消费”的健康发展,为社会注入了一股注重内涵的“清流”。当然,任何大规模群体都无法避免非理性倾向,极端“丈母娘”群体展现的则是另一种意识形态。
三、“银河护卫队”的情况更为复杂。
1、动机可能掺杂“过度保护欲”:据媒体报道,“银河护卫队”由部分核心粉丝组成,其初衷可能是为了更好地支持和维护偶像的形象。但其行为模式,如对有不同意见的网友进行有组织的举报、在粉圈内部形成某种排他性规则,已显示出与传统“饭圈”打投、控评相似的苗头。
2、处于灰色地带:“银河护卫队”的行为源于对偶像的喜爱,这与“宝妈团”的商业动机有本质不同。但它又超越了普通“丈母娘”粉丝的松散支持,带有一定的策划性和攻击性。关键在于,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网红本人或其团队授权、指使或购买了“银河护卫队”的服务。 它更可能是一个自发形成、内部协调的“志愿者”团体。然而,这种小圈子的行为若失控,极易为其所支持的偶像招致负面舆论,是需要被警惕和引导的。
如何精准辨识,区别对待,引导良性生态!将“宝妈团”水军、“丈母娘”粉丝和“银河护卫队”置于同一维度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清晰的结论:这是一场关于网络群体身份的“辨识之战”。
1、“宝妈团”水军是必须依法切割的“毒瘤”,对其应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打击态势。
2、“丈母娘”粉丝是值得理解的“文化现象”,但要保持理性的行为,避免被极端分子误导。
3、“银河护卫队”则是需要密切关注和理性引导的“亚文化圈子”,应防止其滑向非理性的“饭圈”泥潭。
用法律利剑斩断黑色产业链,用文化包容鼓励正向价值共鸣,用规范引导防范潜在风险。唯有如此,才能让网络的清流奔涌不息,让暗流无处遁形,共同构建一个更加清朗、健康、多元的网络文化生态。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