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湖南频道
学生与地震科普机器人互动。单位供图
近日,“震地奇兵・百万护航 —— 科技赋能防灾减灾科普行动”在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青园梓枫小学启动。这场融合科技元素与安全教育的科普活动,不仅为学校五年级800名师生带来了生动的防震减灾知识,更通过地震科普与科技赋能双融合模式,为湖南校园防灾减灾科普工作探索了新路径。
活动以一场别出心裁的“街舞 + 防灾减灾”情景剧《一分钟、一辈子》拉开序幕,青春活力的表演让抽象的地震知识变得鲜活。在启动仪式上,省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韦开波介绍,近年来湖南依托科技创新,已建成38所国家级、342所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打造2个国家级、15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数量居全国前列。“我们特别在青少年科创活动中融入防灾理念,比如‘震地奇兵太空救援赛’,就是让学生用无人机模拟灾后救援,在实践中掌握应急技能。”
作为活动主办单位之一,青园梓枫小学的“科技防灾” 实践颇具亮点。学校党委书记谭玲玲介绍,学校构建了机制保障课程融合与实践体验为一体的防灾教育体系:每学期开展 “五个一” 活动(一次主题班会、一期科普展、一次讲座、一部教育影片、一场主题活动),每月组织应急疏散演练并坚持“事前培训、事中组织、事后复盘”的闭环管理,全校4000 多名学生可实现安全有序快速疏散;科学课上探究地震成因、美术课上绘制防灾海报、信息课上设计科普小程序,多学科融合让防灾知识融入日常教学;邀请科技工作者进校园授课,带领学生走进地震局体验专业监测设备,让科普课堂“走出教室、接上地气”。
此次活动还设置了丰富的互动体验环节:五年级学生开展的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后,省人民医院急诊三部ICU护士长徐芙蓉现场点评指导;学生分组体验地震监测仪器信号采集、人工模拟地震震级,在省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学习急救技能;展区内的机器人迎宾、历年地震科普成果电子展、学生科创作品展,更是让科技防灾的理念深入人心。
“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在全区推广‘科技 + 安全’教育模式。”天心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骆理表示,该区已通过“线上科普课堂 + 线下应急演练”双轨模式,累计开展应急演练超300场,覆盖师生12万余人次,未来还将深化家校社协同,让防灾减灾知识真正走进每个家庭。
据悉,本次活动由湖南省地震局、省科技厅、省科协、省教育厅指导,省地震学会与青园梓枫小学共同主办,全国科普月期间还将在湖南各地开展约40场科普活动,推动防震减灾知识走进学校、企业、社区,让“人人争当震地奇兵” 成为守护家园安全的生动实践。(张朝阳 甘超仁)
![]()
现场应急演练。单位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