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也没有守住,学生午餐事件沸沸扬扬。
然后是企业“声明”,被网友质疑是史上最没有诚意的道歉。
没有抬头,没有原因,没有事实,只有傲慢和不屑!
![]()
一问:为何“绿捷”能长期垄断上海校园餐市场?
绿捷公司日供餐量超过50万份,业务覆盖上海500多所中小学,已成当地校园餐巨头。
垄断地位的形成,源于校园餐采购的特殊性:
校园餐企业的准入门槛很高,“绿捷”的规模、业绩和历史资质成为关键得分点,其他小公司难以挑战;
校园配餐招标流程复杂,更换供应商成本高,一旦企业中标,合同通常有效期长达三五年,期间难以更换。
“绿捷”凭借长期服务积累的大量“业绩”,形成了“越中标越有优势”的循环,仅在2025年8月就中标了70家上海中小学食堂项目,客观上构筑了市场壁垒。
![]()
二问:15元餐费中,真正用于食材的究竟多少?
业内人士透露,绿捷提供给中央厨房的食材成本仅3-4元,而学生餐收费高达15-25元。
更令人震惊的是,绿捷的毛利率最低33%,最高可达60%。
这意味着18元餐费中,可能只有不到5元真正用在食材。
三问:资本复杂布局背后,是否存在利益输送?
“绿捷”表面上是香港公司Green Express Foods全资控股,但其核心股东来自厚生投资,而厚生投资负责人王航同时担任新希望集团副董事长。
“绿捷”董事长陶煦也曾任新希望六和总裁。
通过复杂的股权设计,新希望集团创始人刘永好的商业版图悄然延伸到了上海学生的餐桌。
这种错综复杂的资本布局,不仅增加了追溯难度,更便于进行责任切割。
四问:监管是否存在“抓大放小”的形式主义?
根据《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检验检测机构应当独立公正从业,保证其出具的检验检测报告真实、客观、准确。
然而,绿捷公司多次因食品安全问题被投诉,却依然能够不断中标。
监管部门对绿捷的监管存在明显的“抓大放小”倾向,直到问题积累到引发众怒,才被动采取行动。
![]()
五问:为何家长长期投诉却始终未能换掉供应商?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虽规定了消费者有权通过协商、调解、投诉等方式维护权益,但面对垄断巨头,个体家长的投诉往往石沉大海。
有家长甚至在社交媒体上“集体请愿让西贝预制菜进校园”,表达对现有供应商的不满。
六问:检测机构与供餐企业关系暧昧,如何保证公正?
绿捷公司与为其提供食品检测服务的品测公司关系密切。
公开信息显示,绿捷公司在2018年曾是品测公司唯一的控股股东。
尽管绿捷在一个月后就退出,但两者注册地址相近,且在2023年、2024年上海市闵行区领导的走访调研中,绿捷和品测均被同时提及。
这种食品供应和质量检测之间的关联,难免让人对监管的独立性产生疑问。
![]()
七问:学校在招投标中是否存在责任缺失?
根据要求,评标委员会由采购人代表和评审专家组成,其中评审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
这一制度设计本是为保证公平,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被规避。
绿捷公司长期垄断上海校园餐市场,学校在招标过程中是否严格履行了监管职责?为何问题频发的企业能够屡屡中标?
这些问题需要有关部门给出明确答复。
八问:为何直到公安机关介入才揭开瞒报真相?
9月23日,公安机关对绿捷公司涉嫌瞒报食品安全信息立案侦查,标志着事件从一般的食品安全问题升级为刑事案件。
此前,尽管家长多次投诉,但绿捷公司仅被要求整改,从未面临刑事追究。
此番公安机关介入,有望打破“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处理模式,让我们拭目以待。
九问:全国多地有成功经验,上海为何学不了?
湖北赤壁市通过集采集配改革、建设“数字食堂”、邀请家长担任“监督员”等举措,将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提高到了95%。
大连市也出台了中小学学生餐原材料选择基本规范,对主食构成、荤菜构成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成功案例表明,校园餐问题并非无解,关键在于是否愿意打破利益藩篱,把学生健康放在心尖上。
十问:如何建立长效机制,避免风波过后一切照旧?
要根治校园餐顽疾,必须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
既然有校园AB餐,能否交给两家企业经营,让孩子们吃了一段时间后,拥有投票权?
必须让后厨和孩子的餐盘透明起来!
湖北赤壁市通过“数字食堂”实现了消费支出透明化和食堂监管智能化。
据悉,12月1日起,《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管理指南》将正式实施,明确规定“慎用冷冻肉制品、油炸品”。
但规定只是开始,真正的保障来自于执行力,执行力来自于初心使命。
中央纪委数据显示,2024年查处校园餐腐败问题3.8万件,处分2.3万人。
2025年重庆率先发力,重拳出击,立案627人,留置23人!
![]()
贵阳实验小学钟海燕出事之后,“贵阳市校园餐资金监管平台”搭建起来了,按月实行“先就餐、后结算”,校园餐费由每餐16元降到10至11元。
汾西二中赵孟锁出事后,当地采取学生家长参与饭菜制作的方式,学校食堂有三分之一的职工都是学生家长。
9月2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会上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指出,近期一些地方仍然出现校园食品安全问题,教育部将紧抓不放、持续用力,压实各方责任,坚决守护孩子们“舌尖上的安全”。
![]()
家长的诉求很简单:学校的领导和老师跟孩子们一起吃同样的就行了。
或者,能不能拿出办机关食堂的决心,办学校食堂?
变味校园餐偷走的是孩子健康,毁掉的是民族希望!
当孩子们不再用“猪食”形容自己的午餐,当每一位校长都愿意与学生共进午餐;
我们才能说,孩子的午餐安全守住了底线。
这一次的“绿捷”事件,貌似偶然,实则必然;是心痛所在,也是改变契机。
老百姓希望,来一场“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整治风暴。
并且让这场风暴来得更猛烈些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