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董芳芳
9月25日,有媒体报道,一包名为“刺桐红紫菜”的商品,标注净含量50克,撕开包装才发现紫菜本体仅占5克,余下45克都是调味包。堪称现代商超版“买椟还珠”。
表面看,商家似乎钻了法规空子:总净含量确为50克,似乎“没缺斤短两”。但消费者是冲着封面上“紫菜”这个主体商品才购买,商家深谙“视觉营销”之道,用商品名和包装图给人一种认知误导,再用包装袋背后的小字配料表卸下责任。这本质上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包装魔术”。但这种做法不能够称得上是商业智慧,反而是对消费信任的慢性透支。
![]()
市场监督管理所回应记者称“此举容易造成消费者误解,涉嫌虚假宣传”。真正的商品诚信,不应停留在技术性合规,而应回归到消费者最朴素的认知预期:买紫菜,核心就该是紫菜;标重量,主体就该是主料。当商家热衷于在包装的“文字游戏”里榨取利润,我们失去的远不止那45克紫菜的实惠,更是市场交易中最宝贵的透明与信任。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的不是精于算计的“魔术手”,而是童叟无欺的“良心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