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赌局,越来越有意思了。
阿里巴巴昨天刚宣布要砸3800亿搞AI基础设施,还说后面还要追加。京东那边也不甘示弱,今天马上说要未来三年持续投入,要构建万亿级人工智能生态,CEO许冉直接在台上演示用AI点了100杯咖啡,1694块钱,现场观众随便拿。
![]()
这里头有个很重要的变化,这些AI巨头们从单纯的跑分喊口号,演变成了“为结果付费”。
AI生活正在光速向我们靠近,你准备好了吗?
01 从“秀肌肉”到“应用”,AI接地气了
去年这个时候,大家还在比谁家模型参数多。今年画风突变,京东直接甩出一个公式:人工智能的价值=模型×体验×产业厚度的平方。
注意看,产业厚度还要平方。这意思是,光有技术没用,得深入产业才能创造价值。
阿里那边更狠。Qwen3-Next模型,80B总参数只需激活3B就能媲美235B模型的性能。训练成本降低超90%,长文本推理量提升10倍。这不是在炫技,这是在告诉所有人:AI可以很便宜,便宜到每个企业都用得起。
![]()
京东已经有50多款AI工具在服务300万商家。阿里的通义大模型服务了超100万家企业。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正在贴近我们生活的场景。
有个细节很有意思。京东宣布要开放自己的场景和供应链数据,让AI企业来训练模型。这些数据可都是京东花了20年时间积累的宝贝,现在愿意拿出来分享。
说明刘强东确实很有格局,因为他很清楚,AI这个游戏,不是零和博弈,而是要做大蛋糕。
02 万亿的豪赌,背后是一场生死竞速
阿里说到2032年,他们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要提升到2022年的10倍。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再造10个现在的阿里云。
这让我想起一个段子。有人问马云:“你最大的错误是什么?”马云说:“创立了阿里巴巴。”现在看来,阿里巴巴可能要犯一个更大的“错误”——把全部身家押在AI上。
但这是因为他们看得更远。
看看隔壁老美的动作:OpenAI要买甲骨文3000亿美元的东西,要买英伟达5000亿美元的算力,英伟达反过来要投1000亿美元给OpenAI。这些数字加起来,快赶上一个小国家的GDP了。
往再深一层来看,这已经不是商业竞争,是关乎国家级竞争的技术军备竞赛。
可以看到,各国都在疯狂印钱,债务越滚越大,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走到尽头。现在的希望,就是AI能带来一场生产力质变,顺势把债务问题给解决了。
所以你看,为什么黄金和AI股票都在疯涨?因为聪明的资本在两头压筹码。AI成功了,科技股就是印钞机;AI失败了,黄金就是避险港。
03 “为结果付费”,谁在真正受益?
资本市场的反应很诚实。京东港股盘中涨超7%,阿里被多家大行上调目标价。瑞银直接把阿里的目标价调到210港元,花旗调到215港元。
但真正有意思的是一级市场的动向。
自变量机器人,一家成立不到两年的公司,刚完成近10亿元融资,阿里云领投,美团跟投。这家公司造的机器人,不是普通的机器人,是能用AI大模型控制的机器人。
![]()
这就是“为结果付费”的典型案例。不是投资AI模型,而是投资AI的应用场景。
京东的附身智能平台JoyInside 2.0已经接入了30多家硬件品牌。想象一下,未来你家的扫地机器人、智能音箱、甚至电饭煲,都能通过AI实现智能协作。
这才是AI真正的价值所在——不是替代人类,而是让每个设备、每个流程都变得更聪明。
04 一场没有退路的豪赌
回到开头那个场景。许冉用AI点完咖啡后,现场观众纷纷掏出手机试用。
这个转变,标志着AI从“技术炫耀”进入“价值兑现”的新阶段。
但这场豪赌的结局会如何?
好的结局:AI真的带来生产力质变,投资AI的企业成为新时代的赢家。
坏的结局:又一次互联网泡沫,万亿投资打水漂,全球经济陷入更深的危机。
没有中间选项。
这就是为什么阿里、京东要all in。不是他们想赌,而是不赌就意味着出局。在这个技术变革的关键节点,犹豫就是失败。
有句话说得好:人、公司、甚至国家本质都是赌徒,不赌其实是在赌自己输。
所以当你看到京东用AI点咖啡,阿里砸3800亿建,别觉得他们疯了。在这个不进则退的时代,疯狂可能是唯一理性的选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