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金融圈最近搞了个大动作,直接把矛头对准了美国的数字霸权。
据路透社报道,荷兰ING银行、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UniCredit)这些响当当的角色,拉上另外七家银行凑了个“九巨头财团”,25号官宣要在阿姆斯特丹开新公司,明年下半年推出欧元稳定币。说白了,就是要跟美元稳定币掰手腕,抢回支付领域的“话语权”。
![]()
先上组数据,感受下欧洲这波操作的紧迫感。意大利银行上周刚放出来的数显示,全球稳定币发行量快摸到3000亿美元了,可欧元稳定币才6.2亿美元,连个零头都算不上。反观美元稳定币,直接霸占了九成五以上的市场份额,说句“一家独大”都谦虚了。这差距,就像业余选手跟奥运冠军同场竞技,难怪欧洲银行急着“抱团取暖”。
可能有人要问,稳定币这玩意儿到底是啥?
简单的说就是“数字版零钱”,价值跟传统货币挂钩,不会像比特币那样大起大落。加密货币玩家用它在不同代币间转钱,普通场景里也能做数字支付、跨境转账,现在连Visa、贝莱德(BlackRock)这些巨头都在押注这赛道。谁掌握了主流稳定币,谁就卡住了数字支付的咽喉,欧洲显然不想让这位置被美国占着。
![]()
参与这次“抱团”的银行个个都有来头。荷兰ING银行、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UniCredit)就不说了,还有比利时KBC、德国DekaBank、丹麦银行这些欧洲各国的“金融老将”,九家凑在一起,几乎覆盖了西欧、北欧和中东欧的主要市场。用网友的话说,“这不是小打小闹,是欧洲金融圈集体亮肌肉”。
可这肌肉真能亮得起来吗?往前扒扒就发现,欧洲不是没试过。法国兴业银行(法兴)2023年就推出过欧元稳定币EURCV,结果惨到没眼看。据其网站显示,流通量才5620万欧元,换成人民币也就4亿多。更扎心的是,Etherscan数据显示,这币在以太坊上才28个持有者,交易记录就154笔,跟“广泛采用”压根不沾边。今年法兴干脆转头发了美元稳定币,这波操作被不少人调侃“打不过就加入”。
![]()
为啥单枪匹马干不成?核心还是美国的优势太碾压。截至2025年一季度,全球最大的两个稳定币USDT和USDC,加起来占了九成市场份额,它们的储备资产八成以上都是美国国债。更关键的是,美国通过《GENIUS法案》一路开绿灯,不限制稳定币使用范围,甚至主动助推美元稳定币扩张,摆明了要靠这玩意儿巩固美元霸权。2024年底,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占57.8%,国际支付占49.1%,稳定币成了美元的“数字左膀右臂”。
欧洲这边呢?监管政策简直是“戴着镣铐跳舞”。2025年初全面实施的《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MiCA法案),给稳定币套了一堆限制:单个稳定币日交易量不能超500万欧元,市值超5亿欧元就得额外报备,连日常支付都只许用欧元稳定币。虽说这是为了防风险、护本币,但也直接捆住了市场手脚。法兴的EURCV就是例子,应用场景局限在欧洲内部,根本没法跟全球流通的USDT、USDC比。
有意思的是,欧洲银行这次没提“技术突破”,反而反复强调“战略自主权”。这些银行在声明里说,要给美国主导的市场提供“真正的欧洲替代方案”。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哪怕短期赚不到钱,也得把欧元的数字阵地抢回来。毕竟现在跨境支付、加密交易几乎全靠美元稳定币,欧洲等于把金融命脉的一部分交在了别人手里,心里肯定不踏实。
![]()
但网友们不怎么买账?有金融博主算过一笔账:美国稳定币巨头Tether 2024年净利润130亿美元,靠的就是储备资产的利息收入。欧洲的新稳定币要是按MiCA法案来,至少30%储备资产得存银行,能用来生钱的部分少了一大截,盈利能力先天不足。更别说USDT、USDC已经跟Coinbase、币安这些交易所深度绑定,欧洲想抢用户,难度堪比“虎口拔牙”。
也有人觉得,抱团能解决问题。九家银行覆盖的网点、客户资源加起来很可观,要是能打通跨境支付场景,比如欧洲企业间的贸易结算直接用自家稳定币,说不定能慢慢撕开缺口。而且现在全球监管在收紧,币安这些交易所正逐步引导欧洲用户用合规稳定币,这对新币来说是个窗口期。就像网友说的,“以前是单打独斗,现在是群殴,胜算总能大点儿”。
值得注意的是,稳定币市场已经不是“先到先得”的蛮荒时代了。2025年初全球稳定币流通量超2150亿美元,交易量相当于Visa的40%,但新玩家想分蛋糕越来越难。Circle的USDC靠跟Coinbase分成才站稳脚跟,2024年光Coinbase就分走9亿美元收益,欧洲银行要是没类似的合作生态,光靠自己推很难起量。更别说贝莱德这些机构还在推代币化货币基金,收益比零利息的稳定币更高,进一步分流了用户。
问题在于,USDT的储备里80%是美国国债,等于帮美国财政部融资,这种绑定关系欧洲根本没法复制。
从长期看,这事儿更像欧洲的“战略布局”。现在数字人民币在推进,美元稳定币在扩张,欧洲要是再不出手,未来可能连“第三极”都算不上。推出欧元稳定币,哪怕初期规模小,至少能保住话语权,避免在数字金融时代被边缘化。就像有专家说的,“现在不是能不能赢的问题,是再不打就没资格上桌了”。
![]()
还有个细节耐人寻味:法兴银行一边推欧元稳定币,一边还在增发美元稳定币。这种“两边下注”的操作,其实暴露了欧洲银行的矛盾心态——既想支持本币,又怕错过美元市场的红利。这次九家银行抱团,会不会也有人“出工不出力”?毕竟真要跟美国硬刚,可能得牺牲短期利润,哪家银行都得掂量掂量。
现在全球稳定币市场正处在“监管重塑”的关键期。美国靠宽松政策抢规模,欧洲靠严监管保安全,中国禁止人民币稳定币但香港留了口子,不同玩法背后都是货币主权的博弈。欧洲的新稳定币能不能成,不光看银行们怎么推,更要看MiCA法案会不会适时松绑——要是一直卡在“500万欧元日交易量”的限制上,恐怕再牛的抱团也难成气候。
那么问题来了,这场“欧元对美元”的数字货币之战,欧洲能拿到“入场券”吗?或许明年新币推出后能看到点苗头,但想打破美元垄断,恐怕还得等上好些年。毕竟在金融战场上,从来都是“强者恒强”,除非有颠覆性的场景创新,否则很难改写现有的格局。而现在的欧洲,显然还没拿出这样的“杀手锏”。
引用来源:
1. 路透社关于欧洲九家银行组建公司推出欧元稳定币的相关报道
2. 意大利银行公布的全球及欧元稳定币发行量数据
3. 《清华金融评论》2025年7月关于美欧稳定币政策差异的分析文章
4. Investing.com 2025年3月《稳定币能否重塑全球金融格局?》研究报告
5. 新浪财经2025年6月关于法国兴业银行稳定币流通量的报道
6. 深潮TechFlow 2024年9月关于法国兴业银行EURCV稳定币市场表现的报道
7. 欧洲证券和市场管理局(ESMA)官网关于《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MiCA)的说明文档
8. 公开社交平台及金融论坛关于欧洲稳定币发展的网友讨论与专家解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