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致贾瑞丧命这一情节,堪称一场惊悚与喜剧交织的叙事盛宴。王熙凤在其中如掌控全局的大导演,又似光芒四射的巨星演员,台前幕后,随心所欲,活灵活现,恣意发挥,将整个故事搅得跌宕起伏,淋漓尽致。而被色欲蒙蔽心智的贾瑞,像驯服的羔羊,一步步踏入凤姐精心布置的陷阱,至死都浑然不觉。
然而,贾瑞死后,“贾家众人齐来吊丧”,作为始作俑者的王熙凤,历来喜欢在喜丧事中大了风头,却在众声喧嚣的丧事中,悄无声息,不置一词,作为这出悲惨闹剧主角与导演的王熙凤,似乎应该有所反应,以此作结。这看似反常的“不写之写”,实则蕴含着巨大的惊悚力量与深刻的人性洞察。
从王熙凤的性格角度来看,她一贯强势狠辣,行事果断决绝。对贾瑞的算计,本就出于对其轻薄冒犯的极度厌恶与惩戒心理。在她眼中,贾瑞或许不过是一个不自量力、妄图染指自己的跳梁小丑。贾瑞的死,在她心中或许并未掀起多大波澜,只是她众多手段中的一个“成功案例”,不值得为此表露什么。她的这种冷漠,是其性格中冷酷无情一面的极致体现。
从情节安排的角度分析,作者故意留白,不写凤姐反应,反而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这种空白叙事,让读者在自行脑补的过程中,越发感受到凤姐的心狠手辣。她的沉默,比任何言语或举动都更具冲击力,使读者能深刻体会到她内心的冰冷与对人命的漠视。
从小说主题层面而言,这一“不写之写”强化了对封建贵族家庭内部残酷与人性黑暗的揭露。王熙凤作为贾府的管理者之一,她的行为反映出封建礼教下人性的扭曲。她在这场悲剧中的无动于衷,象征着封建贵族阶层为维护自身利益与权威不择手段的普遍现象,进一步深化了小说对封建制度腐朽本质的批判。
当然,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作为罪魁祸首的王熙凤,装聋作哑是最好的应对,她要表现得与此事一点瓜葛也没有,因而悄无声息,不置一词。
总之,《红楼梦》中贾瑞死后不写凤姐反应,是作者曹雪芹的精妙构思,以这种惊悚的“不写”,将王熙凤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也让读者在细思极恐中,对作品的内涵有了更为深刻的领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