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年间,陕西一农民在田间锄地时,意外挖到一块石碑,于是他将此碑放在家中。后来,著名金石学家毕沅上任陕西巡抚,有一次他带着衙役考察民情,发下了此碑,由于碑上书法极为精妙,便花大价钱买下。经过他的考证,得出结论——这是一块唐代的墓志,墓志人为武则天大内总管高延福。
![]()
毕沅在《关中金石记》中记载:“此碑向在农家,几为柱礎者数矣。乾隆辛丑(1781年)五月,余以二万钱购得之,今移置灵岩山馆。”《高延福墓志》为青石质,以行书写碑文,共二十七行,行二十七字,镌于唐开元十二年(724年)正月二十一日。此墓志书法罕见,笔笔都是王羲之,堪为唐代行书之魁首。
![]()
高延福是唐代煊赫一时的大宦官,侍奉过唐高宗、武则天、睿宗、中宗、玄宗五代帝王,同时他还是高力士的养父。他去世后皇帝极为悲痛,追赠其为上柱国,并下令孙翌撰文、高力士和苏灵芝亲自书丹,这便是《高延福墓志》的来历。
![]()
唐代是中国书法史的第二座高峰,这个时期书法的顶流作品往往出自于皇家之手,《集王圣教序》《雁塔圣教序》《九成宫碑》《多宝塔碑》等等皆是如此,而这件《高延福墓志》同样也是皇家御制之碑,代表唐代行书入碑的天花板水准。
![]()
高延福墓志是皇家御用书法圣手苏灵芝书写墓志,孙翌撰文,每一个流程皆是皇家规制。苏灵芝的书法水平极高,尤其是深得王羲之笔法之真传,水平在李邕、颜真卿之上,时人称赞“视北海而加庄,视太师又多隽”。也就是说比李邕的字更端正,比颜真卿的字更隽永。
![]()
此碑书法明显以《圣教序》为基,但是此时行书入碑技法已经成熟,行气、章法上比《圣教序》好得多。秀润婉约、笔力雄健、潇洒飘逸、整体精严灵动,有着明显的王羲之用笔结字特点同时还有着唐楷的严谨整饬,可以说这件作品乃是将“晋风”与“唐风”完美融合的一件上乘行书之作。
![]()
若当代人能将此碑学习精透,那么对于“二王”行书以及唐楷的领悟,将大为精进。能够完美打破行书与楷书的壁垒,字也会越写越活,越写越正统。
![]()
此碑因是墓志铭,出土时保存较为完好,其初拓本如今已流落日本,国内未见出版,是以知者不多。
![]()
而今,我们将此作珍贵的日藏初拓本进行了超高清的1:1复刻,并添加释文一一对应,以供书友临摹学习。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