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繁花》落幕,掌声与赞誉犹在耳边,可谁也没想到,一场更大的风暴才刚刚开始酝酿。
编剧程骏年(网名“古二新语”)放出了一段相当炸裂的录音,声称自己是剧本前期的核心贡献者,却只得到了一个“前期责任编辑”的署名。
![]()
看起来,这是一起冒名顶替的“名誉侵权案”。不过令人疑惑的是这事两年前就发生了,可是为什么现在正主才出来打假呢?
难道说是因为利益分配不均,还是说还有更多内情?更要命的是,除了牵涉王家卫,连陈道明、靳东甚至游本昌老先生都被波及,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
一个人的“战争”
我们先看看点燃这把火的程骏年,他的处境可以说是相当悲壮。
根据他的自述,此人身患渐冻症,正面临着巨大的医疗费用压力。一个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还曾出国深造、在国家话剧院工作过的人,如今却走到了这一步。
![]()
他说自己为《繁花》工作了三年,不仅搭建了剧本的核心线索,甚至还兼任王家卫的助理,连做饭的活都干过。可结果呢?没有正式合约,没有稿费,最后换来一个不起眼的署名。
为了证明自己的说法,他晒出了部分工作记录和自己的医疗证明。
![]()
在常规渠道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那段录音成了他最后的“武器”。录音里那些对陈道明、靳东等人的评价,什么“装文化人”之类的私下吐槽,瞬间点燃了公众的八卦之火。
这一下,个人维权迅速演变成了公共事件,古二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舆论同情。但武器总是有反噬的。秦雯工作室立刻甩出律师函,指控他侵犯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还质疑录音经过了加工。
![]()
更直接的代价是,他的社交媒体账号功能被平台暂时限制了。平台解释说这是基于用户举报,和剧组声明无关,但明眼人都看得出其中的关联。这简直就是一出现实版的“伤敌八百,自损一千”,为了讨个说法,他几乎赌上了自己的一切。
![]()
后台闲话如何掀起前台风暴
如果说程骏年的抗争是一条主线,那陈道明和靳东等人的无辜卷入,就是这场风波中最具戏剧性的“意外”。他们什么也没做,就因为一段私下对话的曝光,被硬生生拽到了舆论的审判席上。
录音里,王家卫和秦雯的对话细节被扒得一干二净。比如,王家卫曾提议请陈道明出演,但后来秦雯表示对方“不买账”。紧接着,对话里就出现了对陈道明和靳东“装文化人”的评价。
![]()
说靳东说错了“诺贝尔文学奖”,说陈道明叫别人看书自己却不看。王家卫呢,则用一句“朋友圈功能”来附和秦雯。就连老艺术家游本昌,也被波及,被指利用“信佛”来立人设。
这些话,在私下里可能是朋友间的吐槽或行业内的八卦,当不得真。可一旦被录音笔捕捉并公之于众,就成了呈堂证供,杀伤力呈几何倍数增长。
![]()
面对这场飞来横祸,陈道明和靳东方面的反应非常耐人寻味。陈道明的经纪人表示,不对别人的事发表评论。靳东的工作人员则说,相信行业会公正处理。两位当事人更是保持了彻底的沉默。
![]()
录音笔照出的行业制度盲区
如果抛开录音里那些是是非非的八卦不谈,这起事件本身,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影视行业创作流程中长期存在的制度性问题。
尤其是关于编剧权益保障的盲区,被这次事件彻底捅破了。
![]()
争议的核心在于,程骏年的贡献到底有多大?剧组方面给出的说法是,他主要负责资料收集整理,比如上海的地方志、民俗风情等,参与时间是2020年3月到6月,参加了17次团队会议,开机后不久就因个人原因离开了。
![]()
剧组的逻辑,这并不满足行业内公认的编剧署名三要素:参与创意、完成剧本、持续修改。所以,给他“前期责任编辑”的署名是合理的。
但程骏年不这么认为,他坚称自己搭建了核心线索。这就暴露了一个行业难题:在王家卫这种以即兴、边拍边改著称的创作模式里,前期的贡献到底该如何量化和认定?很多想法可能在漫长的创作过程中被吸收、被演变,最初的提出者很容易就被遗忘了。
![]()
这事儿闹得这么大,行业协会也不能坐视不理了。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编剧工作委员会明确表示要介入调查,准备组织专家来评估贡献度。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也发声,强调要保障编主创的合法权益。
这些官方的表态,其实都是对这次暴露出的制度漏洞的直接回应。大家都在呼吁,要完善编剧合同的范本,把权责划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别再让贡献成了一笔糊涂账,最后只能靠录音笔来对峙。
![]()
结语
《繁花》的署名风波迟早会平息,相关的人和事也终将被新的热点所淹没。但那段录音所带来的回响,恐怕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它像一声惊雷,炸醒了沉浸在爆款喜悦中的人们,也让整个行业不得不进行一次被动的集体“体检”。
这支小小的录音笔,它既是一个弱者在绝境中殊死一搏的武器,充满了道德与法律的争议。也是一圈失控的涟漪,将无辜者卷入风暴,展示了舆论的巨大破坏力。
![]()
我们当然可以继续争论录音内容的真伪,可以站队支持某一方,但比追究个案对错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一个更公平、更透明、更能保障所有参与者权益的合作机制?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否则,当规则失灵,当沟通无效,当弱者无助时,谁能保证不会再有下一支录音笔被悄悄按下?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不再需要靠这种极端方式来发声的健康生态,而不是在下一次悲剧重演后,再去复盘和叹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