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网友卢阿姨投稿的故事:
“一碗汤的距离”这说法,这些年想必大家听得耳朵都快起茧子了吧。
很多人都说,子女跟父母住一个小区,端碗热汤过去还冒热气的距离,是最好的养老方式,既能互相照拂,又不挤在一个屋檐下闹矛盾。
我以前也信这话,早在十几年前,我就在县城咬牙买了两套上下楼的电梯房,我住12楼,留着11楼那套给儿子当婚房。
当时心里想得很美好,等儿子结婚了,我们有事叫唤一声,儿子就能上来,而楼下孙子哭了喊一声我们也能到,感觉这就是享天伦之乐!
但是真正经历了和儿子上下楼的生活后,我却发现,所谓“一碗汤”的距离,其实不是适合所有老人。
![]()
我退休前在中学教语文,老伴是隔壁小学的数学老师,我们一辈子没跟人红过脸。
但我的老伴没福气,58岁那年,眼看着就要退休了,谁知却查出癌症,不到半年就走了。
我和老伴只有一个儿子,在县城的电力局上班,算是铁饭碗。29岁那年,经人介绍认识了儿媳妇,她是开着美甲店的。
儿子结婚时,我直接掏了22万,把11楼的房子装修了,并按着年轻人的要求,各种布置。
儿媳说,冬天衣服难干,想要个烘干一体的洗衣机,我二话没说买了;儿子说客厅要装一万多的大电视,朋友来家里玩有面子,我也应了。我想着,都是一家人,花点钱不算啥,只要日子过得和睦。
婚后头半年多,我们住上下楼的生活状态,还像模像样。
儿媳偶尔会拿点好吃的给我,比如她经常炖一些花胶、燕窝等等,说给我补身子还美容;我也不会只顾享受,常常做些他们爱吃的菜,或者买一些好吃的水果给他们。
可没过多久,这种和谐幸福的生活就渐渐变了。
最先扯到的是生活开支。我琢磨着一家人搭伙吃饭,总不能全让一方掏钱,就主动跟他们说:“我每月出1500,你们也出1500,加起来3000块,买菜、交水电煤气费肯定够了。”
没想到儿子头一个反对:“妈,你退休金一个月快8000了,一个人也用不了那么多,那些生活开销就帮我们出吧?”
我想想也是,自己一个人花不了多少,3000块生活费对我来说不算负担,还能攒下不少。既然儿子都这么求我了,我没再坚持,就把家里大小开支全揽了下来。
![]()
可这一揽,就成了无底洞。
儿媳说美甲店要换新款平板电脑用来收付款,她看中个6千多的,就拉着我说:“妈,我差2000块,你能先帮我添上吗?这平板好,用起来不卡,还有面子。”
看着儿媳很想要,我就掏了钱,可没几天,我就看着她拿到那平板,却看起了短视频,闲暇时还玩起了游戏,根本没用来开店做生意用的。
想着我自己那部用了四年多的手机,我就想笑,屏幕边角摔裂了,打开个微信都得卡半天,可一直没舍得换,结果却给儿媳买了那么贵的平板。
时间一长,我那点退休金几乎全花在了他们身上。
儿媳还一点不懂得节约,经常用一次性洗脸巾擦桌子,一顿饭下来能造一沓;家里的快递每天都一堆堆地来,什么化妆品、零食、衣服样样都有,不少箱子拆都没拆直接扔在角落。
我心疼钱,说了儿媳两句“别买这么多没用的”,她就脸拉下来:“妈,这是我们自己的钱买的,又没花你的。”
可她忘了,家里生活费是我出的,她那点开店收入早被自己挥霍光了。
他们夫妻俩还总出去下馆子,一顿火锅就花四百多,隔三差五还去吃烧烤。
我看着他们出去随便一消费就几百上千,再想着自己袜子磨破了都要补补继续穿,连五毛钱的葱花都舍不得多买,我心里头就很不是滋味。
可又能咋办呢?虽说住楼上楼下,可我天天往他们那儿跑着带孩子、管生活,跟同住一个屋檐下也没差,总不能为这点事闹僵。
要是儿子儿媳拌嘴,我更是左右为难。不管是谁的错,我都得先批评儿子,怕儿媳觉得我偏袒自己孩子。
可就算这样,儿媳还是会给我甩脸子,好几天不跟我说话。有回他们因为谁洗碗吵架,我骂了儿子两句“让着点媳妇”。
结果儿媳扭头就说:“妈,这是我们俩的事,你别掺和行不行?”
我站在那,手脚都不知道往哪儿放,尴尬得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
最让我寒心的是“借”存款的事。
儿子说单位有内部理财名额,利息很高,但最少要十万起才可以买,找我借老伴留下的存款。我当时就犹豫了一下,那可是我的养老钱啊!
可儿子却天天来磨:“妈,这机会难得,到期能多赚一万多,比银行高多了,到时候连本带利给你,还能给你买个新手机呢。”
儿媳也跟着劝:“妈,你还怕你儿子骗你吗?”我架不住劝,就拿出来十万给他,起初儿子还嫌少,但最后还是要走了。
那笔钱,说是要存两年,可到期后我问起,儿子却说:“那钱反正一时半会儿用不到,我又放回去继续存了!”
后来再次到期后,又说“你儿媳店里周转不开,先用了”。直到现在,都快8年了,那笔钱也没要回来。
![]()
去年冬天我重感冒,浑身难受,躺床上起不来,给儿子打电话,他却说“妈,你自己找点药吃吃先,等我再说!”
刚想打电话给儿媳,叫她来带我去看医生,她开店的,想关门就关门,结果就看到她发来微信说:“妈今天我就不回家吃饭了,晚上也要晚一点,你把饭菜做好放锅里去。”
我当时眼泪就下来了,我离他们就一层楼,却活得像个免费保姆,连生病都没人管。
正难受着,外甥女打视频来电话问我近况,那外甥女算是我半个女儿,过去我姐家条件不好,外甥女很多吃的用的都是我帮忙出钱买的,就连上学的一些学费,也是我帮忙出的。
这孩子很孝顺我,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来看我,或联系我。
那天,我真的很难受,外甥女见我这模样,就很不放心地说:“二姨,你怎么病成这样了,我表哥都不带你去看医生?这也太不像话了!”
然后,外甥女就从市区开了20多公里的车赶来,带我去了医院看病。
在医院的时候,外甥女看到我又瘦了,就劝我说:“二姨,你这哪是享天伦之乐啊,分明是给他们当免费保姆兼提款机。要不你跟我去市区住吧,姨父不是在市区给你留了套老房子吗?空着也是空着。”
我这才想起,老伴生前在市区买过一套老式的两居室,当年是想着以后儿子去市区发展住的,后来儿子留在县城,那房子就一直空着。
![]()
那天从医院回来,我就下了决心,要搬去市区,离这儿远远的。
儿子和儿媳听说我要走,脸立马拉了下来。儿子说:“妈,你去市区干啥?这儿多方便,我们还能照顾你。再说孙子还小,离不开你。”
儿媳也跟着劝:“妈,是不是我哪儿做得不好?你跟我说,我改。”
我没有抱怨什么,就说:“我就想清静清静,市区的房子离你大姨家近,我想你大姨她们了。”
其实我心里清楚,他们不是舍不得我,是舍不得我这个免费带孩子、还能贴钱的妈。真要是为我好,也不会在我生病的时候不管不顾。
搬去市区后,我才算过上了属于好日子。
不用再掏生活费,不用再买这买那,不用再看别人脸色。外甥女每周来看我,给我买吃的,帮我打理家务,比亲儿子还贴心。
儿子儿媳后来来过几次,先是说想让我回去带孩子,见我不同意,又说他们也想在市区定居,让小孩读市里的中学,就想着把我县城的房子卖了,给他们在市区买新房,甚至还说想买到住的附近,我直接给拒绝了!
![]()
现在我算是想明白了,“一碗汤的距离”说得再好,也得遇上懂得感恩的子女才行。像我这样的,离得近了,反而成儿子的提款机和免费保姆,每天忙得脚不沾地,还落不着好,这像什么话?
前几天跳广场舞的时候,老姐妹们还在说“一碗汤的距离”多好多好,说以后要跟子女住得近近的。
我只是笑了笑没说话,她们不知道,和子女住的太近,未必全是好处,有时候烦恼和矛盾一样会很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