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 日,《洛阳市洛阳三彩保护与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新闻发布会在洛阳博物馆隆重举行,同步启动洛阳三彩艺术品展。
作为深耕唐白瓷与三彩传统工艺传承创新的核心力量,大唐官窑全程关注并参与此次发布会,深刻感受到这部地方性法规的出台,为洛阳千年陶瓷技艺的守护与焕新注入了强劲的法治动能 ——《条例》经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将于 2025 年 10 月 1 日正式施行,标志着洛阳三彩及关联传统工艺从此步入 “有法可依、科学规划” 的全新发展阶段。
![]()
洛阳,是三彩文化的发源地、核心产区与当代传承中心,从享誉世界的唐三彩,到如今生机盎然的三彩雕塑、釉画、环艺等 “新三彩”,再到与之共生的三彩文化,构建起完整的千年艺术谱系。
而作为洛阳传统陶瓷的重要分支,唐白瓷与三彩同源共生,自汉代萌芽、北魏兴盛、隋代成熟、唐代登峰造极,以 “胎薄轻巧、质地细洁、釉色纯白” 的特质成为 “南青北白” 陶瓷格局中北方白瓷的巅峰代表,更沿丝绸之路远销欧亚,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 “白色使者”。如今,唐白瓷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三彩共同构成洛阳陶瓷文化的 “双子星”。
![]()
然而,这份璀璨的文化瑰宝在发展中也曾面临 “成长烦恼”:缺乏完善的法治保障体系、产业规划缺位、整体规模 “小而散”,不仅限制了三彩品牌的进一步擦亮,也让唐白瓷等关联工艺的传承创新面临动能不足的挑战。
此次《条例》的制定,正是洛阳继牡丹、关林专项立法后,再次以法治力量守护城市文脉的重要实践 —— 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借鉴多地先进经验,广泛调研征求意见,将传统三彩、新三彩及相关文化全面纳入保护范畴,建立名录保护制度,明确部门职责,更从产业发展维度提出 “支持企业研发新型原材料、融入洛阳文化元素”“培育特色品牌、申请地理标志”“打造沉浸式文旅场景”,并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建立科研平台、加强人才培养,为整个行业提供坚实保障。
![]()
“《条例》的出台,是对所有传统工艺传承者的莫大鼓舞!” 中国传统工艺大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非遗唐白瓷传统烧制技艺传承人宋胜利在发布会后表示,作为洛阳陶瓷文化的见证者与实践者,既为三彩能获得法治守护深感欣慰,更看到了唐白瓷等关联工艺的新机遇,“这不仅是对‘洛阳三彩’的保障,更是对整个洛阳传统陶瓷技艺体系的重视。
未来,大唐官窑将以《条例》为指引,坚守‘匠心守正、创新致远’的理念,在守护唐白瓷核心技艺的同时,积极探索三彩与唐白瓷的融合创新,让千年技艺真正融入现代生活。”
![]()
发布会同步启动的洛阳三彩艺术品展,成为《条例》落地前的一次 “文化预热”。该展览由洛阳市人大常委会和市委宣传部主办,位于洛阳博物馆一楼入口西侧展厅,持续至 10 月 9 日。
展览集中展出郭爱和、高水旺、宋胜利、李学武等艺术大师的代表性作品,百余件三彩艺、唐三彩、唐白瓷等陶瓷艺术品涵盖雕塑、釉画等品类,其中大唐官窑参与展出的唐唐白瓷精品,以其温润的釉色、精湛的工艺,让现场媒体与游客直观感受到洛阳传统陶瓷 “一白一彩” 的双重魅力,也为《条例》的贯彻落实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
当前,洛阳三彩产业已形成约 3 亿元规模,聚集 2000 余名从业人员及 84 家各类企业,民间基础与市场潜力深厚。《条例》提出的 “大众化、生活化、精品化、工业化、国际化” 发展方向,与大唐官窑的战略规划高度契合。
未来,大唐官窑将积极响应《条例》要求,一方面推动生产设备技术改造与数字化赋能,研发更多贴近日常消费的陶瓷产品,让 “艺术走进生活”;另一方面,借助 “个转企、小升规” 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参与地理标志申请与特色品牌培育,推动洛阳传统陶瓷从 “小众收藏” 走向 “大众喜爱”,从 “洛阳名片” 走向 “世界品牌”。
![]()
法治的基因已注入千年釉色,守护的是古老窑火,点燃的是创新梦想。大唐官窑将以《条例》施行为契机,与所有洛阳传统工艺从业者一道,在传承中创新、在保护中复兴,让洛阳三彩与唐白瓷的千年光芒,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