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微信后首次披露歼35A空军版战机代号,和二战日军航母重名?隐形机命名包含哪些因素考量?
01.首次曝光!官宣歼-35A战机代号
官媒微信首次引用央视军事“军迷之眼”节目截图,官宣了解放军新列装的空军版歼-35A隐身战斗机的官方绰号为“云龙”战机。“云龙”二字的首次官方确认,标志着中国空军先进战斗机家族的“龙文化”命名标准进一步清晰。
![]()
自2004年歼-10战机列装以来,中国空军的国产战斗机命名逐渐形成体系化特征,歼-10被称为“猛龙”,取“猛虎下山、蛟龙出海”之意,突出其作为三代机主力“制空猛士”的定位,2011年首飞的歼-20被命名为“威龙”,“威”字既呼应其“威慑对手”的战略价值,也暗含中华之威的民族自信。
![]()
此外,解放军空军的歼11被称为“应龙”、歼16为“潜龙”,只要是解放军的现役的新锐主力战机,其代号都是“X龙”的格式命名标准。甚至是在出口装备上也是“X龙”的命名,比如说大名鼎鼎的JF-17“枭龙”战斗机。可以说,在装备命名上,空军的先进战斗机的命名既要体现装备的技术特征,也要承载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龙”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天然适合作为空军主战装备的代称。
![]()
而此次曝光的歼-35A“云龙”,则延续了“龙”的核心意象,以云字赋予其新的内涵,“云”在中国文化中象征高远、灵动与变幻,既契合隐身战机来无影去无踪的气动特性,也暗合空军制胜空天的使命定位。专家表示,云龙是中国龙的一种,指的是穿梭、腾飞于云雾之中的龙。在绘画、雕塑、文学作品中,龙常常与云相伴,展现其神秘、威严和呼风唤雨的能力。
![]()
02.“云龙”和二战日军武器重名?
不过对于歼35A云龙的代号,也有网友表示存在一定争议,因为云龙的代号与二战期间的日军装备重名了,“云龙”级航母是日本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计划建造的一型舰队航母,也是旧日本海军最后一级披露建造的舰队航母,计划建造6艘(实际完成3艘:“云龙”“天城”“葛城”),开工时,其目标为弥补日军在中途岛战役中航母兵力的损失。
![]()
1944年,其云龙级首舰“云龙”号开工完毕后,因日军舰载机配备紧张和舰载机飞行员数量不足,长期未能配备舰载机部队,只能当作花瓶,下水后也未能赶上日军航母最后一次成建制作战莱特湾海战(恩加诺角海战),被日军当作运输舰使用,入役不足5个月便被美军航母击沉。
作为日本军国主义扩张的工具,“云龙”级航母的历史定位清晰,其是侵略战争的直接参与者,其名称本身已与战争罪责绑定。
对于网友的质疑,专家表示完全不成立,实际上是当时日本侵略者窃取了中国文化将其命名为其海军装备,因为“云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通用词汇,而非日本专属符号,中国出现的云龙二字要比日本早得多。
![]()
在中国古籍中,“云龙”早有记载,《周易·乾卦》有“云从龙,风从虎”之语,形容事物之间的感应关系。
在日本,“云龙”这个概念是在汉字和文化从中国传入日本之后才出现的,中国比日本早了数百年,说白了日本的部分武器装备命名就是拾人牙慧,“云龙”作为装备名称,其文化根源在中国本土。
![]()
因此可以说,当今中国军事装备的命名注重文化传承与自主性,解放军选择“云龙”作为战机代号,本质是将一个中性的传统词汇赋予了全新的、积极的军事文化内涵,并且也是展示了我国的文化自信,和旧日本命名的没有半毛钱关系,而且也不配拿来“碰瓷”解放军的先进武器装备。
03.海军版本歼35,代号是“蓝鲨”?
有意思的是,除了此次空军公布歼35A的代号,海军目前对于舰载机版本的歼35代号还没有明确定论,有分析表明很可能被命名为“蓝鲨”隐形舰载战斗机,与解放军空军战机用“龙”为主体为先进现役战机命名不同,海军舰载战斗机的命名有另外一套规则,主要是以“鲨鱼”为代号。
![]()
比如说现役的歼15战机被命名为“飞鲨”,歼15D为“电战鲨”(此代号目前官方没有证实),命名为飞鲨可能是因为“飞”体现舰载机从航母甲板起降的特性,“鲨”则取鲨鱼“凶猛、强悍”的特质,象征舰载机作为海空突击力量的攻击性。
有网友猜测,结合中国海军舰载机的命名传统,歼35舰载机或将被命名为“蓝鲨”,其认为“蓝”对应海洋环境。
![]()
航母主要活动于大洋深海,“蓝”字直接点明舰载机的作战场景,与空军版歼35A“云龙”的“云”形成对应。除此之外,歼35舰载版还有3个可能的代号,“潜鲨”、“迅鲨”、“雷鲨”,听起来都挺贴切舰载隐形战机的作战方式。
总而言之,无论是“蓝鲨”还是其他命名,其命名变迁都折射出解放军航母舰载机超快的发展轨迹。从09年到现在不过短短的16年,解放军舰载航空兵从无到世界顶级,从掌握常规舰载战斗机到现在掌握更先进的重型常规战斗机、电战机,甚至是新一代的隐形舰载机,速度堪称世界奇迹。
![]()
等后续的歼15T、歼15HD和歼35战机全面上舰,解放军的舰载战机性能将一跃全面反超美国,在技术上首次达成全面领先地位,将进一步强化中国航母编队的制空、对海/对地打击能力,推动中国海军向远洋海军的进一步转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