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岁的江先生已与癌症顽强抗争9年有余,病程辗转且危机四伏。时间回溯至2016年7月,他被确诊为食管癌合并下咽癌,随即接受了 “气管切开 + 部分喉及下咽切除 + 组织修复 + 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又辅以精准放疗与6周期化疗,艰难闯过首轮生死关。2021年,食管癌复发的消息再度袭来,他又历经12周期免疫联合化疗,才勉强将病情控制在稳定范围。
然而,2024年5月,一场更凶险的危机骤然降临 —— 食管气管瘘的出现,让江先生陷入严重呛咳、反复肺部感染的困境,甚至连正常进食都成了奢望,只能长期依赖空肠营养管鼻饲维持生命。近一年间,瘘口从最初3mm的微小破损,即便经局部处理短暂封堵,也很快再度显露并持续扩大,最终直径超10mm。这道“生命缺口”不仅让他的生活质量断崖式下滑,更像一把悬顶之剑,时刻面临窒息、感染扩散的死亡风险。雪上加霜的是,江先生的手术条件已降至 “极差”水平,既往放疗导致颈部活动严重受限,阵发性心律失常反复发作,左右主支气管均受肿瘤侵犯出现管腔狭窄,叠加感染出血隐患,再加上长期抗癌治疗耗尽了身体耐受度,多重高危因素让手术难度与风险飙升至极高水平。
面对这例 “难中之难” 的危重病例,安庆一一六医院呼吸介入团队毅然迎难而上。首先启动多学科协作(MDT)模式,联合麻醉科、呼吸介入科等多科室反复研讨,经综合评估后,最终敲定 “全麻下经气管插管 Y 型金属覆膜支架封堵术” 的治疗方案。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王志国主任的带领下,团队前期通过精准影像学定位,明确瘘口位于左主支气管近隆突约5mm处,大小达15mm,且双侧主支气管内均可见新生物,随即根据瘘口形态、气道解剖结构定制了个性化Y型镍钛合金覆膜支架,确保贴合度与封堵效果。
为筑牢手术安全防线,麻醉科陶芸生主任主持术前评估,针对患者心肺功能弱、耐受度差的特点,制定精细化全麻方案 —— 术中精准调控镇静镇痛深度,通过气管插管全程保障通气安全,为手术操作创造稳定环境。手术执行阶段,吴昊副主任、王伟副主任医师默契配合,借助超细气管镜引导,在气管导管内支气管镜的实时可视下精准定位瘘口,同步观察支架释放动态,将覆膜支架释放器精准送达目标位置后完美释放。整个封堵操作仅用20分钟便顺利完成。
术中突发状况也考验着团队的应急能力。因江先生既往有房颤病史,术中突然出现快速房颤,急救系统立即响应,心血管内科医师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协同处置,通过药物调控与生命体征监测,最终成功将心律转为窦性,为手术成功扫清了障碍。术后即刻,经电子支气管镜复查,支架位置精准,瘘口完全封堵;患者顺利拔除气管插管,困扰已久的呛咳症状即刻缓解,全程实现 “无切口” 微创治疗。术后24小时,江先生已能自主经口进食流食,标志着营养供给模式从 “依赖鼻饲” 向 “自主进食” 的关键转变;术后3日,肺部感染症状显著减轻,炎症指标逐步回落,营养状况稳步改善,生活质量也随之大幅提升。
![]()
针对不同的人群,不同部位或大小的气管食管瘘,该科常规开展软硬镜下多种型号支架植入,如硅酮支架、金属裸支架以及覆膜支架等置换术,实现了呼吸介入技术向着更高层次的迈进。
![]()
硅酮支架
![]()
![]()
主办|安庆一一六医院
监制|胡 华
编审|刘潇柳
责编|戴 芳
编辑|储江雨 胡 健
图文|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