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高考状元宣布选择历史学专业,新闻评论区会呈现怎样的景象?是敬佩理想的赞誉,还是毕业即失业的担忧?这种微妙的社会反应,恰恰是历史学类专业在当下的现实处境。即使高踞于人文精神的庙堂,却彷徨于就业市场的江湖。历史学类近年招生录取趋势、就业状况又如何呢?
一、历史学类专业点扩张至2022年后有所回落
2020至2022年,新增专业点数量持续高速增长,当时高校对历史学类专业的建设投入增加与新文科建设、强化通识教育很有关系。自2022年的峰值后,新增数量明显回落且撤销数量达到9个,历史学类专业调整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历史学作为最传统基础的专业,新增专业点数量最多,占比近39%,依旧是专业建设的基本。与之相比,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文化遗产等应用型专业新增总和达32个,超过总数的一半。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管理人才的需求已成为新的增长热点。
二、2025年历史学专业计划的缩减是整体下降主要原因
2025年历史学类人数和占比双双下降,尤其是占比降至五年最低点。今年主要调整对象正是招生体量最大的历史学专业。历史学专业招生人数调整与大类整体高度一致,2021-2024年持续增长,2025年同样出现回调,计划数减少约1.7%。同时,历史学大类招生总人数的下降幅度(-2.6%)超过了历史学专业本身的下降幅度(-1.7%),导致内部占比的被动提升。
三、2025年开设历史学类专业院校覆盖面收窄
近年来,尽管开设历史学类专业的院校绝对数量保持稳定,但由于全国本科院校总量持续增长,其占比呈缓慢下滑趋势,开设历史学类专业的院校覆盖面有所收窄。
四、其他院校缩招6.6%,减少近900人
今年双一流及以上层次院校招生人数较去年均有提升,层次越高增幅就越明显,顶尖院校对于新文科建设投入力度依旧。
反之其他院校招生规模收缩,半数以上招生数量均来自于此,其历史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更大压力。这些院校可能更倾向于将有限的招生名额和经费资源,投入到更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就业前景更好的应用型专业上。
五、理科和综合省份生源占比持续提升
文科生是历史学类专业招生的绝对主体,历年占比均超过80%。然而,其占比从2021年的84.38%缓慢下降至2025年的81.20%,五年间下降了超过3%。因新文科建设鼓励理工农医等学科与人文社科交叉融合,历史学中的一些方向,如考古学、文物保护技术等,对理科背景知识的需求日益增强。理科和综合省份生源占比的持续提升,高校希望为市场培养出既有人文底蕴,又具备科学思维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六、录取分数整体下跌
2025年超过七成的历史学类专业分数出现了下滑,仅有19%的专业分数上涨。其中近49%的专业下降在5分区域内,属于普遍温和的下跌,主要集中双一流及以上层级院校。但在综合改革省份,部分顶尖院校成功吸引了多元化高分生源,其历史学类专业竞争强度未减反增,出现了逆势上涨的现象。
七、985院校在辽招生热度下降
下图展示了部分985院校历史学类专业(历史)在辽宁的录取情况。在全国招生总量扩张背景下,历史学类专业整体收缩,但985院校逆势扩招。然而,在严峻的就业压力和热门专业优先的报考逻辑下,考生报考历史学类专业意愿下降,导致985高校尽管有品牌光环,但其对高分考生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录取位次普遍下滑。
八、2023届历史类专业就业率超全国平均水平
正如我们之前讨论的,历史学类专业近年来经历了招生总量的控制和院校结构的优化。许多普通院校缩减了招生规模,这意味着毕业生数量得到控制,相对缓解了就业市场的压力。同时近年,文博、考古、文旅产业持续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扩大了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历史学类专业的就业率在2023届实现了对全国平均水平的反超,并在2024届保持了领先优势。
九、历史学类专业薪资起点较低
对于历史学类专业而言,“好就业”并不直接等同于“就业好”。在薪酬回报上的劣势是一个需要长期面对的客观现实。毕业生毕业半年月收入在五年间保持了稳定增长,然而与全国本科平均水平的绝对差距始终巨大,相对差距虽在收窄,但至今仍落后12.2%。
特别声明:本文为易度排名原创作品。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禁止转载和使用,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