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幸接触到了几个科技创新管理部门草拟的类似“推进、升级区域成果转化平台方案(服务体系、若干措施)”,有两个共同特征,一方面都强调了AI+、另一方面都把AI+理解为就是在原有平台体系中增加一个或几个AI相关模块。后者是一个架构选择上的严重误区!
如果把区域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体系)比喻成一幢楼房,那么AI+是什么?AI+不应该是楼房中的一台洗衣机、或一台电视机,也就是一台功能性家具,而应该是直接影响楼房生活品质的水、煤、电这种应用底座。将AI视为一个功能模块,还是视为应用底座,这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战略思维和架构哲学。对于“科技成果转化”这类高度复杂、知识密集的平台来说,后者的优势是压倒性的。
1、成果转化科技创新需要赋能全链条
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涉及多角色、长链条、高风险、非标化。其核心痛点(如信息不对称、评估定价难、转化效率低、风险高)恰恰是AI最能发挥价值的领域。如果AI只是一个模块,它只能解决其中一个痛点。而作为应用底座,它可以全面赋能整个转化链条:
2、从技术实现角度“应用底座”优势明显
一方面是数据孤岛问题:如果AI是一个独立模块,它需要向各个业务数据库“乞讨”数据,权限复杂、实时性差,导致AI模型效果大打折扣。而AI作为应用底座,数据中台天然就是它的养料库,可以处理全局、实时、高质量的数据。
另一方面是能力重复建设问题:如果“搜索模块”、“推荐模块”、“聊天机器人模块”都各自为政开发自己的AI能力,会导致大量的重复开发、资源浪费和维护成本。而AI应用底座可以封装成通用服务(如文本理解、图像识别、预测模型),供所有业务模块按需调用,高效且统一。
第三方面是迭代与进化问题:如果AI是分散的,每个模块的算法升级都困难重重。而作为应用底座,一次算法模型的迭代(例如,升级了嵌入模型使语义理解更准确),所有调用该服务的模块都会自动受益,整个平台的智能水平会同步跃升。
总之,对于“科技成果转化”这类专业平台,AI不是一道“可选的菜”,而是“烹饪一切的灶台”。将其视为一个模块,是工业时代的思维,旨在解决一个具体问题。而将其作为应用底座,是数字时代的思维,旨在重塑整个生态的价值创造方式。
这种架构选择,决定了平台的天花板和发展潜力。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