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香港正大力宣传吸引旅客,力图展现“购物天堂”与“好客之都”的魅力。然而,总有那么些“黑店”,偏要以不良营商手法来“劏”游客,严重破坏香港这来之不易的美好声誉,更令港媒担心被蒙上“假药之都”的污名。
![]()
而今年十一黄金周将至,为提升旅客防骗“免疫力”,有港媒记者乔装成市民或旅客,到尖沙咀及铜锣湾一带十多间药房视察,发现了二十多款影射知名药品的药物。其中,有三款家喻户晓的成药被影射次数最多,一款止咳药甚至出现了六七个版本的影射药,包装和名称几乎一模一样,真假难辨。无良药房职员深谙“语言艺术”,懂得用四种瞒天过海的销售手法规避法例,对说广东话和普通话的顾客,推销手段也截然不同。记者还邀请法律界人士一起拆穿他们的“西洋镜”。
![]()
这些山寨药不仅让游客容易中招,还忧心让香港蒙上了“假药之都”的污名。一些旅行社、影射药厂及药房甚至勾结在一起,以“超低价格”旅行团招揽游客,带到关联药房推销影射药,进行“一条龙劏客”。香港文汇报将进行一连五集的深入调查,揭露这条灰色产业链的内幕,剖析零售乱象、利益关系、影射药由来、正货药厂困境、风险漏洞及解决之道,让大家看清香港药市背后的这些丑恶现象,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强监管,让香港早日恢复“购物天堂”的纯净与美好。
![]()
而在去年,海关接到一名内地旅客的愤怒举报。这位旅客到尖沙咀的一间药房购物,看到花胶后,向男店员询问是否1800元一斤,店员明确表示“是”,还称买一斤赠送半斤。旅客谨慎地再次核实后,才同意购买一斤。可谁能想到,店员把花胶切片后,竟“改口”称花胶是1800元一两,还“大方”地给出“优惠价”1200元一两。旅客无奈之下,只能支付2.64万元买走那已切片的22两花胶。海关经过一番调查,果断突击搜查了涉案药房,将涉嫌违法的30岁男店员拘捕,并检走相关证据。
![]()
海关版权及商标调查科不良营商手法调查第一组调查主任陈易呈讲述案情时强调,海关一直密切关注商户以不良营商手法误导旅客购物的情况。为此,专门设有快速行动队,处理短期留港旅客的紧急投诉,并会优先处理相关个案。随着深圳一签多行个人签注安排的恢复和扩展,预期访港人数会进一步增加,海关也会继续加强巡查和执法,对不良营商行为绝不手软。
无独有偶,海关还接到另一起内地游客的举报。一位约30岁的内地男游客在旺角的一间药房,本只想花几百元买些成药,却被男店员说“面色差”,进而被推销中草药材“黑节草”。过程中,游客多次询问计价单位,店员却含糊其辞,让游客误以为是以斤计价。
![]()
直到付款时,游客才发现单据上的金额比预期多出两万多元,竟是原本预期的160倍。此时店员才说药材是以钱计价,而且药材已被磨成粉。游客拒绝购买并要求退款,却最终被迫支付一万元,才取走部分药材。海关迅速行动,到涉案店铺调查,将两名分别31岁和33岁的男店员拘捕扣查。
![]()
海关会加大巡查和执法力度,呼吁市民和游客发现商户涉嫌违规,马上举报。海关高级调查主任何伟森提醒消费者,购买中药材或参茸海味时,若店员企图将货物切片或磨粉,一定要提高警惕,确认货物总价。若选择电子支付,更要确保付款金额无误,交易完成后再让对方处理货物。在海关现场记者会上,还有一位内地女游客现身,称自己在该药房购物时,也遭同样手法误导,原本以为以每280元一斤计价,付款时才发现是以钱计价,被迫支付4000多元才得以脱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