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齐鲁大地,空气中弥漫着新翻泥土和花生独有的清香。在烟台莱阳的花生交易市场,凌晨四点已是人声鼎沸,车灯如昼。吕经理,一位在当地做了20年花生收购生意的“老把式”,正拿着账本,穿梭在一辆辆满载着“白胖子”的农用车之间,眼神锐利,动作迅捷。
“花生收购,重要的就是一个‘快’字和‘准’字。”吕经理抹了一把额头的汗,语速飞快,“行情一天一变,农户的花生出土了等不得,优质的货源稍纵即逝。这时候,谁手里有充足的现金,谁就能占领最好的山头。”
然而,就在一个月前,这位在市场里叱咤风云的收购大户却眉头紧锁,夜不能寐。他遇到了从业以来最大的“甜蜜的烦恼”:今年风调雨顺,莱阳花生品质远超往年,颗粒饱满、出油率高,是市场上绝对的“硬通货”。他预判价格后期看涨,决心抓住机遇,大规模囤积一批优质货源。
“粗略一算,至少需要800万资金,才能把这季看中的好果子‘吃’下来。”吕经理盘算着家底,“我自己能周转的资金满打满算就500万,这300万的缺口,像一道鸿沟拦在面前。”时间不等人,向亲戚朋友借,数额太大;找民间借贷,利息高得吓人,“辛苦一季可能全是给人家打工”。传统的银行贷款流程长、手续多,等他办好手续,黄花菜都凉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邮储”来
正当吕经理一筹莫展之际,邮储银行烟台市分行的客户经理在一次“走产业、访客户”的专项活动中主动找上了门。他们并没有简单地递上一张产品宣传单,而是坐下来,仔细聆听了吕经理的行业经验、经营模式、资金周转特点和当前面临的具体困境。
“吕经理的情况非常典型,是优质农户代表,信用好,有稳定的销售渠道,缺的就是收购季的短期流动资金。”客户经理回忆当时的评估,“我们的任务就是精准地为他‘输液’,不能让他倒在丰收的门口。”
基于对吕经理多年信用和经营流水的信任,邮储银行烟台市分行第一时间为他量身定制了融资方案:推荐其申请邮储银行专门为三农客户打造的“产业贷”产品。这款产品具有“纯信用、审批快、额度高、随借随还”的特点,完美契合农产品收购季节性强、用款急的需求。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金色浪潮颗粒归仓
让吕经理倍感惊喜的是,从收集材料到上报审批,邮储银行开启了全流程“绿色通道”。客户经理加班加点,利用移动展业设备上门服务,一笔吕经理300万元的信用贷款就成功打到了他的账户上。
“那感觉,真就像一场‘及时雨’!心里一下就踏实了。”拿到贷款的吕经理立刻有了底气,他带着充足的现金,活跃在各个田间地头和交易市场,能够果断地以现款结算,从众多收购商中脱颖而出,成功锁定了上千吨的上等花生。“现在谈判的底气都不一样了,农户们都愿意把最好的花生留给我,因为他们能立刻拿到现钱。”
如今,吕经理收购的优质花生已经陆续发往全国各地的食品加工厂和榨油企业。看着仓库里金灿灿的花生,他给自己算了一笔账:因为这批货品质高,预计今年销售额能比去年增加20%,利润空间也更大。“邮储这笔贷款,真是‘贷’来了我的丰收季!”
吕经理的故事,是秋日齐鲁大地上无数个丰收故事中的一个。金融服务的意义,或许正体现在这里:它不是喧嚣的,而是如细雨润物,在关键处支撑起一份底气、一份从容。当一粒粒花生顺利归仓,背后是邮储银行对花生产业链的默默守护,是对像吕经理这样辛勤耕耘者的切实回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