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得天下后问群臣,自己是怎样的人?要大实话。
高起、王陵回答道:陛下慢而辱人,项羽仁厚爱人。
刘邦真是这样的人吗?
这还真没有说错。
刘邦的近身侍卫,郦食其的老乡曾说:“汉王不喜欢儒生,每次他们上门,他都要找点茬,有一次当众拿儒生的帽子拿来当尿壶。”
可让人费解的是,这么一个粗鄙之人,为何能让萧何、陈平、韩信等人趋之若鹜的追随?
因为,真正吸引他们的是刘邦的豁达。
![]()
有一天,周昌去找刘邦议事,刚进营帐,就撞见刘邦和戚夫人正在亲热。
周昌见状赶紧转身就走,刘邦急忙追上去。追上周昌,刘邦一把按住他脖子。
皇帝按住臣子脖子,哪个臣子不是硬着脖子弯下腰。刘邦顺势就骑到周昌脖子上。
这个动作在今天看来也不成体统,侮辱人。但对于刘邦来说,小菜一碟,这类事太多了。
骑上去后,刘邦得意洋洋地问:“我是个什么样的君主?”
周昌回了一句重话:“陛下乃桀纣之主也!”
把刘邦比作夏桀、商纣那样的亡国暴君。任何一个皇帝听后都会动怒。如果是对项羽说,恐怕早就人头落地了。
然而刘邦只是哈哈一笑,从周昌脖子上下来,放他走了。
刘邦的豁达,不仅表现在小事之上,还表现在用人之上。
![]()
陈平原本是项羽的部下,因丢了殷地害怕被砍头,就在魏无知的引荐下投靠了刘邦。
刘邦和陈平畅聊一番,是越聊越喜欢,当场封他为都尉,让他做参乘,主管护军的工作。
这一下就惹恼了其他大将,众人纷纷抱怨:“大王刚收了个楚国逃兵,连他本事咋样都不清楚,就跟他同乘一车,还让他监督我们这些老将!”
周勃、灌婴则是直接跑来找刘邦告状,说陈平“盗嫂受金”。刘邦听后大怒,立刻把推荐人魏无知叫进来教训一通。
可魏无知回答道:“这就冤枉我了!我推荐的是人才。你却要道德楷模。
是现在就算是尾生、柳下惠那样的道德模范,帮不了您打胜仗,又有啥用?盗嫂受金这点私德小事,哪有灭项羽重要!”
![]()
刘邦被怼得没话说,可心里还是不服气,又把陈平叫过来训话。
没想到陈平的应对,让人惊叹。
他没有东拉西扯,对莫须有的绯闻也不辩解。
他只说刘邦最关心的事实:“我先跟魏王豹,他不听我的主意;再跟项羽,他只重用宗族亲戚,你再大本事也不用。
所以,我才来投奔您。
我刚来这里身无分文,不收钱没法过日子。要是我的计谋有用,您就用我;要是没用,我收的钱都在,还给您,我走就是。”
这番话让刘邦瞬间释怀,不仅没怪陈平,反而厚厚地赏赐他,任命他为护军中尉,监督全军。还特许他“不问出入、不必请示、不用开发票”。
对陈平如此,对曾是项羽部下的英布、藏荼等,他也是不记前嫌委以重任;
刘邦的豁达,不只体现在处事、用人之上,对待生死,他同样豁达。
![]()
刘邦亲征黥布时,在战场上不幸被流箭射中。
箭伤在今天不是小事,在古代更不是小事。
一是,外科手术不发达;
二是,箭头可能带锈、毒;
伤口一旦感染,几乎无药可治,能不能活全看运气。
春秋时,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腿部中箭,可到了夏季伤口复发感染,最终不治身亡。
而刘邦的情况更糟:常年征战早已掏空他身体,加上他年事已高,路上又感染重病,伤病双重夹击下,刘邦病情急转直下,很快就病危。
吕后为他寻来一名医术高超的医生,医生诊完脉后,刘邦强问自己病情如何?
医生宽慰他说可以治好。
没想到,刘邦听后反而骂骂咧咧地说:“我的病我自己还不清楚?
我本是个平民,得上天命,持一把三尺长剑而得天下。人命由天,纵然你是扁鹊在世,又能如何?”
骂完,他坚决不让医生医治,反倒赐他五十斤黄金,并催促他快走快走。
读到这里,有人会觉得刘邦固执,放着名医不用,偏要认“天命”。
这实在是大犟种。你搏一搏,说不定再多活几年,多活几年就能保全戚夫人、刘如意。
但他更愿意顺应“天命”,坦然接受结局。
这恰恰是刘邦的可爱之处,是他的豁达、通透。让他多了几分常人没有的真性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