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在何方:中国策划的现在与未来
中国策划行业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带着这样的疑问,过去三十年间,我以王克为研究样本,试图通过他的职业轨迹探寻一个行业的兴衰沉浮、一种产业的演进规律以及一段独特的历史篇章。偶然间,我在《企业研究》杂志上发现了一篇题为《主流策划——21世纪中国策划产业的根本出路》的文章,这是王克在人民日报华东分社主办的“中国首届策划峰会”上的主旨演讲稿。这篇文章不仅阐述了他的核心观点,还分享了诸多鲜活案例,为理解中国策划业的现状与未来提供了宝贵视角。以下是对该文关键内容的梳理与解读:
一、为何提出“主流策划”?
中国的策划行业属于未经充分准备便仓促上马的“童年产业”。尽管其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整体水平仍远逊于国际知名策划公司,且在国内也存在严重的认知偏差和市场错位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件事例:
政府高端智库缺席本土智慧:广东省聘请世界26家顶尖跨国公司及咨询机构担任顾问时,竟无一位中国理论界或策划界的专家入选;
学术会议排斥本国精英:素有“中国脑库”之称的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举办论坛,却未邀请任何中国策划高手参与;
国际机构抢占本土市场:美国兰德公司主动致信深圳市长,愿为其打造国际顶级品牌,而当地策划人却无缘参与对话。
这些事件折射出两个深层矛盾:一是策划人的强烈使命感与社会认同度极低之间的巨大反差;二是策划人的价值观与市场回报严重脱节。例如,王克团队承接山西鹏宇集团600万元的标准化运作项目(当时被视为国内收费最高的策划案),实际利润仅160万元,其余资金用于邀请跨领域专家团队协作。他认为这种投入物有所值,因为通过引入新加坡酒店管理专家优化智能大厦设计,为客户节省了大量成本。然而,许多成功案例背后却面临尴尬局面——企业否认策划人的贡献,导致其成就感与市场预期严重不符。
究其根源,在于行业普遍存在“六重六轻”的失衡状态:重战术轻战略、重创意轻方法、重感觉轻数据、重点子轻体系、重炒作轻培育、重个人轻团队。这种倾向本质上是“重支流、轻主流”的思维定式所致。要扭转这一局面,唯一出路便是让策划业挺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流社会。
![]()
二、如何理解“主流策划”?
这里的“主流”并非简单指开银行或办企业,而是指策划服务的目标、课题、领域及其所要解决的问题、达成的目的以及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它要求策划人能够触及社会发展趋势的核心议题,运用科学方法解决企业和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的深层次挑战。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目标导向:成为党和政府决策的智囊团。例如,艾丰提出的“中国名牌发展”“质量万里行”等活动影响了国家经济政策走向;王克团队在新汶矿业集团的转型实践中,提出债转股、业务转移等建议并被采纳;
客体升级:从服务民营企业向国有骨干企业和前沿产业延伸。如在深圳操作高科技产品营销时,专门组建团队研究如何跨越早期市场到大众市场的鸿沟;
焦点突破:敢于直面敏感问题。比如劝阻某老板收购估值虚高的酒厂,指出其中隐藏的政策与法规风险;
目的明确:旗帜鲜明地为客户创造价值。策划的本质是增值服务,必须帮助企业实现利润增长,否则毫无意义。正如80年代蛇口提出的口号:“企业要么是利润、要么是死亡”。
三、策划人的角色定位
新时代要求策划人具备复合型能力结构:
战略策划+资本运营家:既要懂战略规划,又要熟悉资本市场运作;
创意大师+操盘高手:不仅提供创新思路,还要深度参与执行过程。例如,在某企业营销网络建设中,通过极端训练法帮助销售团队突破心理障碍,最终实现业绩突破。
四、进入主流的产业愿景
产业化:形成“政治家策划、企业家操盘、艺术家创意、投资家算账”的协同模式;
专业化:建立程序性规划与非程序性创意并重的行业标准;
职业化:培养以策划为核心技能的专业队伍,使软科学技术成为知识经济的支柱之一。
五、现实映照与时代回响
令人惊叹的是,这篇发表于二十四年前的文章至今仍具前瞻性。当我问及观点是否过时时,王克坚定回答:“不,现在策划出路依旧是怎样进入主流问题。”他的实践印证了这一论断:
高质量发展:推出《重构建》著作,以系统重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乡村振兴:创意策划“中国农业之都”;
数字化转型:成立“转型升级促进会”;
中小微企业帮扶:提出“战略破局”“绝对增长”等解决方案。
这些举措无不紧扣国家战略方向,彰显了“党举什么旗,就走什么路”的主流意识。回首过往,王克三十年的职业历程恰似一部以历史为经、以主流为纬的中国当代策划史。尽管行业风云变幻,但他始终坚守初心,在主流赛道上不断探索前行。这启示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融入主流、服务主流始终是策划行业的永恒主题。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