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患者在接受胆囊切除术后,发现腹痛症状并未消失,不禁疑惑:结石已经去除,为何还会疼痛?事实上,约80%的术后患者可能因不同原因出现腹痛。这通常与胆囊缺失后消化系统的调节变化有关,以下为五大常见原因。
![]()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胃肠道功能紊乱
胆囊切除后,胆汁持续排入肠道,失去了进食后集中释放的节律,易导致消化功能紊乱。食用油腻食物后可引发腹痛、腹泻;部分患者还会因胆汁逆流引发胃炎,出现上腹痛、腹胀。建议术后少食多餐、避免高脂饮食,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二、胆总管狭窄
手术中若胆总管被误伤,愈合后可能形成瘢痕性狭窄,导致胆汁排出受阻、胆管压力升高,引发右上腹剧痛、发热或黄疸。此类情况需通过B超或MRCP等影像学检查确诊,并根据狭窄程度进行介入或手术修复。
三、胆管感染
胆囊切除后,胆管系统仍然存在,仍有发生细菌感染(胆管炎)的风险,典型症状包括腹痛、发热和寒战。术前有慢性感染或免疫力较低者风险更高。注意饮食卫生可预防,一旦出现症状需及时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
![]()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四、胆管寄生虫感染
若患者肠道内有蛔虫等寄生虫,术后虫体可能上行钻入胆管,直接刺激胆管壁引发痉挛和剧烈绞痛。虫体堵塞还可诱发胆管炎,甚至以其为核心形成新结石。有相关病史者若出现不明原因腹痛,应进行粪便或胆道影像检查,并及时驱虫治疗。
五、胆总管结石复发
切除胆囊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如果患者本身是结石体质,胆汁中的胆固醇过高,即便没了胆囊,也照样可能在胆总管里形成新的结石。这种结石更危险,易引发梗阻,导致剧烈腹痛,且治疗难度更大。术后保持低脂饮食、控制体重、定期复查B超,是预防和早期发现的关键。
![]()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其他诱发因素
除了上述病理因素外,一些生活习惯也可能诱发或加重腹痛,如精神紧张、饮酒过量、进食过饱、过度劳累或身体受凉等。这些因素可能通过影响神经调节或消化功能,间接导致症状出现。
结语:慎重对待胆囊切除,优先考虑保胆治疗
胆囊并非“可有可无”的器官,它在消化调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切除胆囊后,部分患者可能会面临长期腹痛或其他消化问题。因此,应尽量避免盲目切除。对于功能尚存的胆囊,特别是结石数量少、胆囊收缩功能良好的患者,可优先考虑保胆取石手术。
![]()
总之,术后腹痛是一个多因素导致的现象,患者不必过度焦虑,但也应重视身体信号,及时就医排查原因。通过合理饮食、定期复查和健康生活方式,大多数人能够逐步适应无胆囊状态,恢复高质量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